1 / 17
文档名称:

电机检验标准.doc

格式:doc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机检验标准.doc

上传人:endfrs 2015/11/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机检验标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的规范电机检验作业,确保电机各项性能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杜绝不合格产品进仓、出厂。
总装好的电动机要进行试验,主要验证电动机性能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要求;设计和制造上是否存在影响运行的各种缺陷;另外,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从中找出改进设计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范围适用于公司的电机检验作业。
定义/参考
《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作业流程
生产车间(产品送检) 品管课(检验)

检测结果评审

检验结果填报《检验报告单》

PQC加强监督控制判定

合格入库

返工处理品管课(异常反馈单) 不合格
检验项目生产部门按生产工单号进行生产,生产完工的产品置于‘待检’区,并通知品管课检验员进行检测。
检验实施品管课检验员接到通知后按照生产工单号,即前往‘待检’区,核对产品的品名、型号规格、数量、批号等。了解任务期限,准备好记录表格和检测工具,随后进行检验。
检验方式检验员对所有组装的电机全检。
检验程序、方法与要求
检验员根据生产部门的生产工单单号进行检验工作。
产品检验程序和方法、要求见《电机检测基准》。
检验的工具、性能要点及故障处理
检测的工具万用表、电桥、耐压仪、游标、电机检测台等。
对外观符合要求的电机:其引出线端子、接线应紧固,不可有松脱现象。
三相电机应测量三相直流电阻,三相电阻应平衡;单相电机应测量主、副绕组的直流电阻。
所有电机都应做耐压试验,考验绕组对机壳或相间的绝缘强度。
所有电机都应做空载、堵转试验。其三相电流应平衡,其空载、堵转损耗应符合标准。
检测时出现以下情况停止做下一步试验,应排除故障: 接线端子、接线螺帽未紧,三相直流电阻不平衡超过平均值±5%,耐压试验时击穿、闪络,三相空载、堵转电流过大、过小、不平衡值超过10%、损耗过大,电机异常发热,异味,振动大,异响等。并做好相关记录。
检验判定检验结果依据电机检测基准进行判定。
不合格品依据《不合格控制程序》规定处理。
检验记录:
检测结果记录于《电机检验报告单》,经检验员签字盖章,由品管课录入ERP系统进行产品核销并保留存档。
检测判定不合格时,检验员应及时对不合格电机做出标识,并及时通知生产部门,生产部门负责返修措施。如发现批量异常时,检验员应签发《质量异常反馈单》给生产部门及品管主管,并责令停止生产。品管课主管应会同生产部门追查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记录于《质量异常反馈单》。
返工后的产品须重新提交品管检验员复检,只有经最终检验判定合格的产品方可入库。
周品质分析品管课应于每周一统计上一周全部检测的品质状况,并就最终检测中发现的品质异常进行分析,形成书面报告。
应用表单
《电机检验报告单》
《质量异常反馈单》
电机检测与试验基准
适应所有电机(单相、三相)
线圈外形的检查:
方法:目视,抽查检验。
绕好的线圈应两边平直、无交叉现象、所有拐角部位应圆滑无直角折拐打结等现象;
电磁线应无漆膜脱落、漆瘤、粗细不均等缺陷,颜色应一致;漆膜光滑有弹性,强度好;
每个线圈最多不能超过3个接头,所有接头应焊接牢固且用相应的绝缘套管包住。
每批的线圈进行匝数抽查检验:
方法:根据《电机装配通用工艺》中,,对要嵌装的线圈每种抽检2-3个,用手数其每个极相组线圈的匝数;或用线圈匝数仪进行抽检。
线圈匝数不宜过多和过少,抽检时发现线圈匝数错误多,必须全部检查发现错误必须重新绕制线圈。
嵌线定子浸漆前的检验与试验:
目的是保证电机成品(组装好的整机)合格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另外,在此阶段试验中发现的很多较严重的问题(例如匝间或对地绝缘击穿问题)都可通过较简单较经济的办法来解决。
a. 外观检验:
检查端部整形情况,端部应圆正;内、外的直径应符合要求,高度不应超过标准(用对应整形工装环套);绕组交叉部位不能高出定子铁心槽口(即高出定子内圆面),槽纸伸出铁心两端应相等。
检查过桥线是否过长:过长部分要折叠并绑扎牢固;不可有单根电磁线高出其他绕组电磁线;
绑扎应整齐牢固;相间绝缘不应过于高出绕组端部,更不能低于绕组端部;各极相组电磁线绝对不能出现相互搭碰的现象。
接线和出线位置正确合理,引出线长短合理。其长度尺寸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