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总体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00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n22x33 2019/6/17 文件大小:1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总体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处于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北部,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于198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400公倾,栖息着鸟类312种,数量多达数十万只。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越冬候鸟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世属罕见。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数量占全球的95%以上。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越冬群体所在地,数量达6万只以上。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48种(其中包括4种哺乳动物),有13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保护区建立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为有效地保护越冬水禽,保护区在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社区共管、保护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通过实施GEF项目和搬迁工程项目,保护区的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基础设施和设备正在逐步完善,各方面都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建区以来长时间的投入不足,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仍然与国家级保护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各方面的工作尚未完全步入规范化、现代化、集约化发展轨道,在区划布局、保护设施、科研设备、人才培养、机构设置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社区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为加速保护区的建设步伐,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和建设更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系统,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要求,编制本总体规划,以实现永久性保护和维持以白鹤为主的迁徙水禽及其栖息地的完整性;达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谐一致的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最终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5)《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管理办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10)《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  (11)《江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贯彻“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自然保护工作方针,坚持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水禽鸟类为中心,严格核心区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动对鸟类的干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在保护、恢复、发展生物资源和不降低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开展经营利用和生态旅游,达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1)从实际出发,高标准起步,突出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2)规划要本着精简节约,讲求实效,结合实际,逐步提高的原则,积极采用先进技术;着眼未来,满足国家级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需要,充分考虑与国际接轨。(3)坚持保护第一、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认识自然、改善和利用自然相结合,力求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保护区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利益。(4)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最大限度地使各种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在抓好保护、科研、经营三大任务的前提下,将保护区建设成为湿地生态类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示范基地。(5)规划与当地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6)保护与开发结合,经营与利用结合,在强化保护管理、不破坏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的条件下,在实验区划出一定区域,建设必要的项目和设施,开展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