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9/6/1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材简析:这个成语故事见《》,是季梁劝魏王时说的寓言。其寓意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适得其反。后来人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也针对愿望好,措施不得力的情况。本课要求认识13个字:辕、辙、梁、驶、驰、系、旅、恳、固、执、担、夫、驾。会写10个字:驶、应、奔、驰、系、旅、固、执、夫、驾。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能写好10个字。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意义。教学建议:课文依照《战国策》体例,用对话形式叙述。正因为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所以学****本文应当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在读中体味,读中感悟。本文适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演。在学生理解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有感而发,文章的寓意也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明确了。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让学生当堂举出例子可能比较难完成,这个问题可以暂时留下来,让学生以后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什么时候谁发现了,就可以讲一讲,大家在一起评判。在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的独立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不再视为难点,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课堂上要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拓展****题:一、读一读,填一填,相信你能行。()地问()地说()跳()地笑()地看()走二、照样子,写一写。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虽然——————,可——————。相关资料:魏王欲攻邯郸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君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是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摘自《战国策》魏策四)精品教案:(一)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交流搜集的成语故事。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成语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二、初读识字1、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2、小组内读书,交流识字方法。3、检查识字效果。读词语。读生字卡片,可练****组词。三、再读感悟1、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2、师:我们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就应该弄清楚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3、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6、全班交流。7、体会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就会适得其反)四、指导写字1、认读要求写的字。2、说一说哪个字最难记?你怎样记住?3、教师指导。4、学生练****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外拓展1、生活中有“南辕北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