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障碍第二讲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心理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认定的标准:身体、治理、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评定心理健康的十标准郭念峰《临床心理学概论》19861、心理活动强度-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2、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3、周期节律性-个体-注意力品质的好坏5、暗示性-意志力薄弱**评定心理健康的十标准6、康复能力-精神创伤后的回复水平7、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思维过程。8、自信心-能力的自我评估9、社会交往-抑郁或躁狂10、环境适应能力-个体与环境的和谐**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健康和不健康是在正常范围内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的一对范畴。正常和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病和无病”等问题的一对范畴。心理不健康不是有病,就等同于说某人身体素质不太好一样*心理健康、不健康与异常心理正常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的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的肩负责任。能保障个体在精神层面正常、正确的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能适当、适度的表达情绪和情感。**心理异常变态人格确诊的各类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常识性区分离奇异常的言谈、思想和行为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自身的社会功能不完整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非标准化的区分就统计学角度,心理异常理解为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智商70-130)就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礼仪、同性恋、同乐女)就社会学的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犯罪或行为异常)就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和行为。(幻觉、妄想、迫害、痴情)就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过度的情绪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