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话题一:小学语文练习题与测试题的基本理论
三、语文命题的基本类型
培训目的:了解语文命题的基本类型及其原则,学会选用合适的命题并运用于教学中,从而提高命题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时间:2012年12月 3日
培训内容:P 10-16
主讲教师:张敏
培训过程:
根据评分方法的不同分类
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较: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考试中主观性试题的编制应该是主要的。以文学作品的阅读测试来说,它的重点是作品的形象、意境和语言,以引起感情的共鸣。
(二)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的领域分类
1、识字与写字题。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和写字三方面的内容,应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在这三方面的积累与运用情况。
汉字书写的评价内容:
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笔顺规则,间架结构。
写字姿势。
写字习惯。
书写的规范、端正、整洁程度。
2、阅读题。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
阅读题包括阅读积累题、阅读理解题以及对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和精读哪里的考查。
3、写作题。
写作题应综合考查学生的指纹水平,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对有创意的表达应给予鼓励。
4、口语交际题。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题应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景中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
5、综合性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运用语言知识展示综合能力的考查形式。
以上题目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将其简单分为“纸笔测验题”和
“非纸笔测验题”两大基本类型。
(三)根据命题所在的教学阶段分类
1、课前预习题。主要设置在教学之前,其目的是指导学生预习,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2、课堂练习题。此类命题重在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3、课后练习题。这类命题重在根据课堂学习状况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适度拓展。
4、复习题。
作用:第一,查缺补漏,使知识完整化。
第二,解决疑难,排除知识系统中的障碍。
第三,进行归纳整理,归纳整理的过程正是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理解的过程。
第四,记忆巩固。这是复习最终的和最主要的任务。
5、阶段性检测题。包括单元练习,期末、期中检测,以整张试卷的面貌呈现。
6、毕业试题。毕业考试题侧重于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全面考查学生小学学段的语文能力和水平。
课后练习
简要说说根据命题所在的教学阶段应如何分类?
四、命题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过程
培训目的: 把握命题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过程,保证命题的质量,科学地反映测试的目标要求。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时间:2012年12月 12日
培训内容:P16-20
主讲教师:张敏
培训过程:
命题设计的一般原则
命题的目的性。
内容的代表性。命题点要广泛而不失重点。
格式的规范性。
表述的简明性。
答案的确定性。
的独立性。一个题目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各个试题必须彼此独立,不可互相牵连。
结果的公平性。要求命题者应该将试题的难易设置一定的梯度,使语文水平高的学生得到高分,水平低的学生也能得分。
命题设计的基本过程
制定计划,确定命题的性质和目的。
明确命题的主要意义。
实施编制。
试题情景
设问方式
选择题型
测试材料的选择
完成答案与评分参考
命题计划的适当性
试题的适当性
适当性、相关性、清楚性、简洁性、理想难度、正确性、技术可靠、文化公平、独立性、样品完整性。
C、测验形式和指导语的适当性
课后练习
结合教学实际说说命题设计的基本过程。
话题二各类训练、测试题型命题问题诊断与技能指导
口语交际命题问题诊断与技能指导
培训目的:教师在课堂训练中能设计切合生活实际的话题,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训练,考查评价时能充分考虑考查的具体目标。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时间:2012年12月 17日
培训内容:P105-119
主讲教师:张敏
培训过程:
知识导引
(一)口语交际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设置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首次提出了“口语交际”。课标中的具体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充分体现了三个维度的统一。
口语交际的特点
情境性。需要贴近生活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