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震概述一、(掌握)地下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岩层突然塌陷、火山突然喷发等引发的震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波动;或地下岩层破裂造成地面形变、错动、开裂,这种地面运动称为地震。2、地震的几个基本参数(掌握)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主震、余震: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3、震级与烈度的关系(表示地震大小通常有哪两种方法)(掌握)(1)震级和烈度都是表示地震大小的量,但是两者有很大的不同。(2)震级是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的,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3)烈度表示的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4、什么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能量的关系是什么?(熟悉)(1)地震的震级(magnitude)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多。(2)地震释放的地震波能量与震级有下列关系(能量以尔格计):震级每大一级,。5、地震的矩震级和里氏震级有何不同?(了解)(1)矩震级是根据地震矩公式计算出来的;里氏震级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幅度进行测定的。(2)对于大多数中等地震,两种震级基本相同;对于特别大的地震,矩震级比里氏震级描述较好。6、影响烈度的因素(掌握)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地震参数;场地条件;建筑物质量;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等等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破坏越大,宏观震中烈度就越大;震中距越小,破坏越大,烈度越高;震源深度越浅,破坏越大,烈度越高,反之亦然。另外,工程场地条件是软弱场地还是坚硬场地;建筑物的质量是否合格,是否经过抗震施工:是否属于抗震设防城市,人口密度大小、公民的防灾意识强弱都会影响地震烈度大小。7、地震波的定义,地震波的分类及各自特点。(掌握)(1)地震波是指地震时从震源发出的,在地球内部和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波。(2)地震波一般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种。体波是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弹性波;面波是沿地球表面附近传播的一种弹性波。(3)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面波沿界面传播;体波比面波传播速度快,振动幅度较小,振动周期较短8、体波一般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性?(掌握)(1)体波一般分为P波(Primarywaves)和S波(Secondarywaves)。 (2)P波能穿过固态和液态的地球介质,S波只能穿过固态的地球介质;P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S波引起地面前后左右晃动P波速度快,S波速度慢;P波振幅小,S波振幅大,破坏力大。9、S波为什么不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了解)S波传播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S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介质中产生剪切应力,由于流体不能承受剪切应力,因此S波不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9、材料题(熟悉)图0120XX年7月19日10:57:(°,°),这是昆明地震台(KIM,°,°)(单位:微米),横轴是时间。(1)请在图2-12中用箭头标出P波、S波和面波(2)P波、S波有在传播速度、振动幅度和穿行介质上有什么特性?10、材料分析题(掌握)19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