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措施刍议困难学生帮扶措施摘要:学生工作无小事。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已全部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因此,新形势下探究就业问题,特别是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措施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针对不同困难类型,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材,也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词: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措施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60-02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也相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已从计划经济体制和半市场体系的就业模式,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模式转变,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形势下的就业现象、问题和措施,特别是针心理、生理、经济、家族及能力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的就业帮扶措施,进而健全人格魄力,群策群力,帮助他们实现完好就业,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构建和谐社会。一、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当作大事来抓,长期来抓,时刻关注就业。其次,应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的主要领导、老师及学生共同参与,明确责任,细化管理,有的放矢。最后,把就业帮扶工作纳入主要领导、老师的绩效考核,以评促改,以评促教,全面发展。二、建立制度,细化管理 。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困难学生”的个人档案和信息卡,并做好记载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学校与老师签订责任书,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成为“困难学生”的“代理家长”,通过经常与他们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召开“留守学生”会议,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感受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要建立困难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联系人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对重点困难学生实行了“一带一”帮扶。 。我校每年都为新入学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全校目前已建立了校、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档案信息网络。科学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软件技术,科学地分析与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档案梳理,为科学实施心理呵护与心理援助提供依据。 。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资助资金用于最急需的困难学生。第一,贫困生每年核定一次。申请资助的学生一般于学年开学初,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并向学校提交由所在村委会、乡镇、县区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第二,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有关情况进行认真审核,按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排序,提出贫困生资助名单和资助形式,在学校和所在村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后,学校将资助名单,公示情况上报上级资助小组审核确定。第三,学校通知受助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审批表》,并由学生及其监护人和辅导员签字确认。第四、资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三、加强交流,情感管理根据各学校毕业生工作流程安排,区分就业困难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实现一对一的帮扶和援助,通过电话、邮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和学生加强交流,多方寻找就业单位,提供就业机会。不得讽刺、挖苦有困难的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四、丰富主题,科学管理爱心育人,在倡导“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对困难学生喊出了“爱心育人”的口号。如在生日到来时,为他们送上写满祝福与鼓励的贺卡;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心灵上感到困惑时,为他们解除困境,解开心结;在同学中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让他们与其他同学相互帮助,携手共进。德育为首,加强了对“困难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如聘请心理咨询室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建立心声信箱、开设心声倾诉室等为“困难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由各班心理委员组成“心灵小天使”,在老师的指导下向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与辅导。赏识教育,注重对“困难学生”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如召开困难学生“我独立、我成功、我成材”主题班会,营造大家庭的氛围。开展培训,利用课内、课外二个阵地,不断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就业知识培训,结合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关注“困难学生”。五、拓展平台,延伸管理通过QQ、短信、电话、面谈、微博等方式,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免因方式不当引起学生反感),详细了解困难学生的学业情况、就业意向、实习情况、家庭情况等,并对导致其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找准问题,尽一切能力帮助其解决就业难题;采取多种助困形式,建立起了由国家资助、社会爱心捐助、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