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谈自由的选择与选择的自由.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自由的选择与选择的自由.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7/25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自由的选择与选择的自由.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文关键词]约翰·福尔斯小说电影自由选择[论文摘要]当代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于1969年发表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坛的一部力作,作者融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和具有实验性质的后现代叙事技法于一炉,建构了一个具有存在主义主题的关于自由和选择的故事。而于1981年根据原作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运用了“戏中戏”的叙述模式,既创造性地建构了过去和现代两个平行展开的故事线索,又最大限度地传达了原作关于自由和选择的主题的精髓,创造了一个视觉艺术的精品。西方文学在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文学的极度繁荣以后,到了20世纪中期似乎走入了低谷,特别是小说。1967年。美国小说家约翰·巴思更发表了《文学的衰竭》一文,对在他看来文学形式和文学技巧的衰竭表示了担忧。仿佛是作为回应,英国批评家和小说家戴维·洛奇于1969年发表了题为《十字路口的小说家》的评论文章,用“十字路口”一词来形容在现实主义和实验主义之间徘徊的英国小说家的尴尬处境。也就是在同一年。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福尔斯推出了他的扛鼎之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使得整个英国文坛眼前为之一亮。这部小说不仅博得了批评家的普遍首肯,也赢得了大批的读者,作品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其他国家出版发行,使作者福尔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极高的职业声望。1981年,这部作品又经英国著名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编剧、捷克裔导演卡雷尔·雷兹执导搬上荧幕,获得5项奥斯卡奖提名,使《法国中尉的女人》不管是作为小说,还是作为电影都赢得了广泛的受众。本文拟在分析文学文本主题和主要叙事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电影文本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把握原作的主题,又如何在电影叙事方面反映原作的主要叙事特征。一约翰·福尔斯早年在牛津大学就读时主修法语文学,他本人也深受当时风行一时的法国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存在主义的关键词汇如“自由”和“选择”也成为他在随后的文学创作中所着力探讨的重要主题。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存在主义作家的福尔斯并不满足于在作品中图解自己的存在主义观念,而是将其对存在主义主题的思考融入到高超的小说叙事艺术之中,使其作品既蕴涵严肃的思想内涵,又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可算是这样的佳作。小说开始创作于1967年,而作者把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100年前的1867年,即所谓的“维多利亚盛世”期间。一位生活在20世纪现代社会的当代小说家却要写一个关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的故事,人们会饶有兴致地希望得知这会是怎样一个故事。这故事又该怎么讲,特别是对于“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小说家而言则更是如此。从表面上看小说讲的是一个传统的三角恋爱故事;一位思想颇为开明的贵族青年查尔斯·斯密森与一位新兴资本主义工业家的女儿厄妮丝蒂娜·弗里曼订有婚约,然而当他们来到一个海滨小城莱姆镇度假时,查尔斯又为当地一位名叫萨拉·伍德拉夫的女子所吸引,并与之产生了感情纠葛,而实际上小说讲的是一个关于存在主义的主题自由和选择的故事。小说一开篇,读者旋即被带入一个传统的全知叙述模式,那遣词造句、行文风格,包括对人物的行为举止、穿着打扮的刻画和对景致的描写等几乎与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的手笔毫无二致,令人为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所叹服。然而与此同时,作者又不时使用一些诸如“电话”、“计算机”、“喷气式飞机”这样显然不属于19世纪的语汇,使相距100年的两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