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文档名称:

引进紧缺人才实施方案 兰州市引进紧缺人才.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引进紧缺人才实施方案 兰州市引进紧缺人才.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19/8/12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引进紧缺人才实施方案 兰州市引进紧缺人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引进紧缺人才实施方案兰州市引进紧缺人才2014年宜都市事业单位引进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实第一文库网施方案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全市紧缺急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拟面向全国一类本科院校及211类重点高校引进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我市事业单位工作。具体方案如下:一、组建工作专班统筹实施为确保2014年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引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成立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邓玉华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从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编办、市纪委、各招聘单位主管部门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具体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专班具体人员由领导小组确定。二、引进计划根据《宜都市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14-2017)》,采用面谈比选方式面向全国一类本科院校及211类大学每年引进20名左右的紧缺人才。根据各单位呈报,结合空编和现状分析,初步拟定了引进计划33名(名单附后),共有9个部门。三、引进人才基本条件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素质好;2、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违法违纪情况;3、全国一类院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其中全国211类重点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优先考虑;4、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84年5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以适当放宽,年龄最高不超过35周岁(1979年5月1日以后出生);5、录用后在宜都市服务年限5年以上;6、符合用人单位岗位要求,服从工作安排。四、引进程序和时间安排1、发布公告(4月上旬)。在宜都市门户网站、宜昌市、省等相关媒体上发布公告,广泛进行宣传。2、召开宜都引进人才推介会(4月中旬)。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武汉高校召开在汉重点高校大学生宜都推介会,宣传宜都和本次引进紧缺人才相关政策,发布相关信息,宣传宜都、推介宜都,吸引各类人才参与本次活动。3、报名登记、资格初审(4月中下旬)。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方式进行,填写《引进紧缺人才基本情况登记表》,组织报名登记,进行初次资格审查,适时发布面谈时间和地点。4、面谈比选(5月上旬)。根据报名资格条件,充分考虑我市对人才的专业需求,并依据报名人员的政治面貌、担任学生干部或社会团体职务情况、获奖情况、学业成绩及经历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选,差额确定参加面谈人员名单。面谈小组由用人单位和考评小组组成,采用集体与报名人员个别面谈的形式进行。根据面谈情况,集体研究确定初步人选。5、组织考察(5月下旬)。用人单位采取现场查阅学籍档案、走访座谈等形式,对确定初步人选的政治立场、现实表现等进行综合考察,同时进行资格复审,不符合引进条件的,取消资格,依次递补。6、签订协议(6月上旬)。对通过面谈和考察的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书。7、体检(6月中旬)。由市委组织部组织拟聘用对象到指定医院和机构进行体检,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资格,依次递补。8、公示(6月中旬)。体检合格的面向社会公示,公示期按规定不少于5个工作日。9、办理手续正式到岗(7月上旬)。对拟聘用人员经市委、政府研究同意后,办理正式聘用手续。五、优惠政策1、引进紧缺人才不参加进编考试,直接进编上岗。2、对引进的紧缺急需专业人才,由用人单位给予2万元价值的居家用品和提供临时过渡住房(临时过渡住房具体标准与用人单位协商)。3、对引进的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分别每月发放200元、2000元高层次人才津贴。4、引进的人才不实行试用期,直接转正定级。5、由组织人事部门建立专门档案,对引进的紧缺人才进行跟踪考察培养。六、招聘纪律整个招聘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从事面谈、考察等招聘工作的人员与报考者有回避关系的,应当实行公务回避。如有违纪情况发生,对参考人员取消考试及聘用资格,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给予组织处理。附件:宜都市2014年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引进职位计划表中共宜都市委组织部2014年4月2日315促销方案餐饮促销活动方案315促销方案中寰创世体:”超市促销方案今年的消费主题是绿色消费,,超市作为老百姓日用食品消费的重要购物场所,如果在当日能配合绿色消费这个主题,展开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必将有利于提高超市的整体形象。活动背景:中国消费者协会将消费主题定为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针对绿色消费这个主题,,赠送“绿色消费手册”活动。同时,“千万个绿色志愿者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