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考点呈现国共政权的对峙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国共十年对峙——武装起义、土地革命、长征思考中共是如何进行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的?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经过、结果如何?1、“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创建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在粉碎敌人三次“围剿”后,1931年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的建设2、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是什么?原因:由于博古、李德指挥上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未能粉碎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经过: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结果: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意义:长征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成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