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秉承宋濂遗风,培养小学生勤奋苦学品质的实践研究兰溪市横溪镇宋宅小学课题组组长:柳建波执笔:陈春肖一、课题实施的目的意义及价值取向 (一)课题提出宋濂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在国内学术界和众多研究者的眼中,这位出生并成长于金华的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却是一粒历经700年仍熠熠闪光的珍宝,他不仅是卓有成就的一代大家,更是确立江南文化在中国重要地位的杰出元勋,并且是世界级的文化名人。最近又从媒体得知,作为宋濂卒葬地的成都锦江区教育局,正在发起建立宋濂图书馆与宋公书院等设施,并将宋濂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及其“勤学苦读”精神推广到全区的中小学。我校地处兰溪市横溪镇宋宅村,是宋濂后裔居住所在地,有丰厚的“宋濂”文化底蕴。如我校又称为“景濂学园”;我校的办学宗旨是“读宋濂文章,树勤学良风,做有用之才”;校门口大理石上篆刻着宋濂的代表作《送东阳马生序》等。宋濂的勤奋好学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宋濂的勤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柳贯后人,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柳哲认为是宋濂改变了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提高,特别是外来民工子弟的不断涌入,宋濂的好学遗风逐渐淡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小学生中存在学习散漫,作业不认真,甚至时有拖沓,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不断催促和监督,更不用说去主动看书,主动学习。今年是宋濂的诞辰700周年,作为广大学子,尤其是宋濂的后裔,秉承宋濂勤学遗风,并将之发扬光大,意义深远。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胡锦涛主席在给少先队建队60周年贺信中指出了“争当四好少年”之一,就是要争当一个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这些又给我们指明了新的指导思想。我们觉得,应该通过学习宋濂勤学精神,培养教育学生这一举措来转变这一现状。我们认为,“勤奋苦学教育”的思想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实施“勤奋苦学教育”建立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上,实施“勤奋苦学教育”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所以实施“勤奋苦学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需要。(二)实施意义1、通过研究,培养热爱学习的学生。进一步唤醒学生学习意识,激发学生苦学乐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责任感。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开朗活泼的性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小公民。2、通过研究,加深对宋濂文化的了解,提高老师的文化水平。3、通过研究,传播宋濂文化,将宋濂勤学精神发扬光大。4、在新的平台上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即通过实施“勤奋苦学教育”,使学校常规管理的制度以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化苦为乐,化乐为力,从而形成我校的教育特色,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做真善美的人,让校园成为真善美的家园”的办学目标。(三)研究价值1、时代价值。浙师大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陈雄认为,宋濂的一生闪耀着三种精神: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经世实用的献身精神和通达融合的创新精神。其中,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是最重要的,《明史·宋濂列传》说他“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宋濂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