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政治学概论一概念.ppt

格式:ppt   大小:625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政治学概论一概念.ppt

上传人:349134187 2019/9/4 文件大小:6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政治学概论一概念.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政治学概论李强2013-9第二讲:政治的概念 一、中国的“政-治”意涵 1、中国古代“政-治”考辨 2、中国近代“政治”一词的流变 二、西方的“政治”概念 1、亚里士多德与共和主义传统的“政治”概念 2、现实主义的政治概念北京四中网校“政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最基本概念,也是政治常识的最基本概念,正确理解政治的科学含义,必须从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三个方面去把握。  ( 1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第一、政治根源于经济  第二、政治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经济活动中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  第三、政治与经济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 2 )政治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斗争。  第一、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就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政治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第二、现阶级,我国国内的政治关系主要是人民内部关系。  ( 3 )政治的核心问题   是国家政权问题。  第一、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客观阶级利益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任何一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要改变或巩固自己的经济政治地位,贯彻实行其政治路线、方针、政策,以达到对整个社会进行阶级统治的目的,都必须首先掌握国家政权。  第二、在国家政权存在的情况下、各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都和国家政权有关,社会的一切政治活动,一切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都离不开国家,都以国家为轴心,各种政治因素,如阶级、政党、政治斗争、政治革命都围绕着国家这个中心而开展活动。  第三、国家应当如何组织、社会如何管理、权力和利益如何分配,这些都是政治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表现虽然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政权   仍然是政治的核心。因为只有掌握政权,才能治理国家。无论组织经济、文化建设、还是解决社会重大问题,处理国内、外的关系,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都要依靠国家政权。一、中国的“政-治”意涵1、中国古代“政-治”考辨“政”字源考及其在古代典籍中的使用《說文》:政,从攴从正。(攴pū,轻轻地击打;古同“扑”,戒尺。)正,上面的一横表示前进的方向或目标,下面的“止”是脚趾的象形,上下合在一起为“正”字,表示行走的方向正确,正对着预期的目标而没有偏差。“政”字右侧的反文旁,在远古的文字中画作手持某种器具的形状。文字学家认为,这一图形表示有人手持某种器具,或敲击,或牵引,或劈锛等,以使行动的对象达到行为人预期的效果。古汉语中,“政”与今日“政治”意相关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政治、政事意。《书·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孔颖达疏:“曰八政者,人主施教于民有八事也。”《汉书·食货志上》:“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2)政权;权柄。《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3)政令,政策。《逸周书·命训》:“震之以政,动之以事。”宋苏轼《论时令状》:“今日之政,小用则小敗,大用则大敗。”(4)主持政事。《管子·小匡》:“施伯谓鲁侯曰:‘勿予。戮之也,将用其政也。’”“治”字源考治:【說文】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治”本为水名,引申意为治水,治理,整治等。古汉语中治字与今“政治”、“治理”意相类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治理;统治。《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史记·循吏列传序》:“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2)政绩。《周礼·天官·小宰》:“二曰以叙进其治。”郑玄注:“治,功状也。”《左传·文公六年》:“治旧洿(wu),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孔颖达疏:“法有不便于民,事有不利于国,是为政之洿秽也,理治改正使洁清也。”(3)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与“乱”相对。《易·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政—治”在古代的使用古文中“政”与“治”皆有独立的含义,但也有并列使用的时候,但二字也大多具备各自完整的词义,而非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文中“政治”并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政事得以治理,政事清明。《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命。”汉贾谊《新书·大政下》:“有教然后政治也,政治然后民劝之。”(2)政事的治理。《宋书·沈攸之传》:“至荆州,政治如在下口,营造舟甲,常如敌至。”(3)治理国家所实行一切措施。《周礼·地官·遂人》:“掌其政治禁令。”清戴明世《史论》:“且夫作史者,必取一代之政治典章因革损益之故,与夫事之成败得失,人之邪正,一一了然洞然于胸中,而后执笔操简,发凡起例,定为一书。”孔子论“政”《礼记·哀公问》载:“公曰:‘敢问何谓为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论语·颜渊》(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