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贸一班侯婷婷文贸二班张堾杰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而演艺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民俗传承中,演艺民俗是民俗文化中最富有活力的一部分,包括竞技,游艺,体育等方面的内容,如民间举办的龙舟比赛、龙灯、戏曲民俗、曲艺民俗等等,都是民间演艺民俗的表现。演艺民俗的主要产品形式是艺术表演,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自创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下面通过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音乐介绍民俗表演。(一)、民间舞蹈以民间舞蹈来说,在江南地区自古以来流传量很广。据上世界八十年代的普查,在嘉善县旧时曾流传的民间舞蹈有:“马灯舞”、“龙舞”、“狮舞”、“腰鼓”、“高跷”等。这些民间舞蹈的表演时节,除了新春、元宵等传统节日外,无一例外地都是在庙会的祭神出会时进行的。说明了民间舞蹈与,民俗的关系十分密切。江南地区众多的民间舞蹈大体上可以分为五大类:一、岁时节庆类。岁时节庆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场戏,理所当然也是各种民间舞蹈展示风采的最佳时机。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解放后新定的“十一”国庆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都是民间舞蹈大显身手的时候。有狮舞(狮子舞。调狮子、双狮舞、手狮舞等),龙舞(绸龙、草龙、布龙、段龙、双人龙、板凳龙等),灯舞(马灯、龙灯、鱼灯、彩蛇灯等),船舞(荡湖船、旱龙船、姨婆船、摇快船,花龙船等),以及除了龙、灯、狮、船外的一些秧歌、花鼓类民间舞蹈。这些民间舞蹈,每逢节庆总要出来表演,多少年以来形成了风俗。过年、闹元宵,非得有马灯舞去各村各乡去表演;端午节到了,在河面上是划龙船比赛、摇快船比赛、姨婆船表演,在岸上是荡湖船表演。这是多少年来形成的习俗,要改变是比较困难的,即使通过外部的某种压力,如战争,来强迫改变,也是一时的,一到了气氛、环境适宜,往往又要开始活动。好比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宗教迷信类。宗教迷信习俗类的民间舞蹈是民间舞蹈中最原始的基本形态,是民间姓杨的另一种物化和宣泄。《隋书·地理志》说:“江南之俗,火耕水縟……其俗信鬼神,好淫祀”。因此一年之中,鬼神时为了祛病除灾的打蘸请神和众多的佛道两事。在这种或多或少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活动中,民间舞蹈是万万不能缺少的。三、民间杂耍武术类。这类舞蹈有拳舞、剑舞、杂耍等,出现在庙会、灯会、节日欢庆的场合,也有的在巡街中表演。四、城镇行业类。这类民间舞蹈主要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的,民间行业的一种职业性舞蹈。如在江浙一带广泛流传的“茶担舞”。五、近代都市校舞类。这类民间舞蹈产生于近代的都市,后来逐步流传到乡镇,一般是根据一些儿童歌曲创作的,但广泛流行于中小学中。如娃娃舞、卖报歌、毕业歌、水手舞等。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各民族的舞蹈丰富多彩,但介入生活领域最广泛最深入,和每个人的生活道路联系最密切的当数民俗类的民间舞蹈。民间舞蹈的民俗特征实在是太强了,以至于有了“民俗舞蹈”的专门名称。尽管这些“民俗舞蹈”在其他场合也会出现,但应该说,主要出现并在民俗礼仪中传承。现在广泛开展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和节庆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