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0451—0712(2009)03—0162—06中图分类号::A公路路域景观美学评价王云,李海峰,陈学平(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北京市100029)摘要:公路路域景观美学感知是营造高质量公路景观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公路使用者角度,采用“心理物理学”法定量评价了不同公路路域景观组成的美学感知状况。研究发现:公路路域景观美学质量与人工设施特色性、公路与人工设施距离、人工设施与周围环境融合度、路域植被盖度、景观质地、路域水体大小、路域植被种类、景观多样性、景观自然性、景观开阔性、景观完整性、景观生动性、天象特征和公路在视域内显著度呈显著相关关系;本文的评价模型中仅考虑路域植被类型与景观完整性两个自变量。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五点有助于公路景观设计和决策的路域景观美学建设的建议。关键词:风景美;视觉质量;公路景观;景观感知;公路使用者;路域景观美学是指景观组成要素通过人的感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作用于人内心,而使人感受到愉悦感、舒适感等内在体验的复杂心理过程[1]。国内对景观美学的研究较少,代表人物是俞孔坚[2]。然而国外此类研究开展的较多,近年来公路路域景观美学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公路路域景观美学的研究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展的,尤其是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日益重视,公路路域景观作为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受到广泛关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公路路域景观美学评价作为国内外研究者和决策者感兴趣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大发展。(scenichighway)的评价研究[3“]、RobertBrush对美国乡村公路的研究[5]、[6]、[7]、(以河流为例)风景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81等等。政府决策部门也十分重视公路路域景观建设,如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在1988年出版了《公路工程的视觉影响评价》[9],并且在各州范围内判定的风景公路已经成为美国人高质量生活的标志之一。美国林业部、土地管理局等机构也提出了评价公路路域景观美学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很好地指导了公路的景观建设和维护实践[IO,113。FHWA于1997年出版了《公路设计灵活性》(Flexibilityinhighwaydesign),总结了美国交通行业多年来在公路路域景观美学设计、公路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经验[12|。美国各州交通部也纷纷出版各自的公路景观美学设计手册[13’“]。通过大量研究与实践,美欧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公路路域景观美学质量的评价理论体系,促进了公路景观建设实践。目前,我国国内的公路路域景观美学评价研究还非常匮乏。上个世纪90年代王建的《交通美学》涉及一些公路路域景观美学内容[15|,熊广忠探讨了公路美学的应用[16|,张阳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17|,盛勇对桥梁景观美学进行了分析[181,彭波探讨了绿化美学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19]等等。然而这些分析或评价都是基于专家角度考虑,缺乏从用路人——公路使用者的景观感知角度的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测试公路使用者对不同公路路域景观类型的反应,提出路域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为我国公路景观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1研究区云南大理古城以其苍山洱海、蝴蝶泉、五朵金花、“文献名邦”的美称、独特的白族风情及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公路使用者在进入景区之前所见所基金项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西部公路建设中生物资源保护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731822010收稿日期:2008—08—122009年第3期王云等:公路路域景观美学评价闻对于他们对云南的整体印象以及大理地方特色的体现非常重要。目前出入大理的主要公路为“楚雄一大理”和“大理一保山”高速公路,我们选择该公路作为研究对象,如图l所示。图1研究区示意2研究方法心理物理学法是研究景观美学的常规方法之一,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学者普遍采用,主要被用于评价森林景观美学价值,近年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我国学者俞孔坚等对该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应用到国内案例研究[20’21|。该方法分为三个步骤:测定公众的审美态度;对景观进行要素分解并测定各要素值;建立美感度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作者先后两次沿着云南楚雄一大理一保山高速公路,采用数码相机沿着公路取景,每隔5km停车取景,[3“],见示意图2。共取得250张景观影像,考虑到取景质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