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实质上,“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二者有机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奋斗目标,与“中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诉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目标;价值旨归;“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326(2015)04—0050—06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_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目标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重视实践的巨大作用,认为实践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主张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和改造世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15ol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前无古人的、规模宏大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场伟大的社会实践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与愿望——以社会生产实践推动中国的进步,以发展解决社会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5O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目标。“中国梦”,才能彻底扭转中国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抗击外敌入侵的过程中屡战屡败,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天朝上国”跌入任人宰割和蹂躏的万丈深渊。国家残败不堪,人民颠沛流离,饱受列强凌辱,“东亚病夫”几乎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以武力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割地赔款,开放口岸,中国的权益一步步丧失,亡国灭种迫在眉睫。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帝国主义列强不希望中国强大,它们希望中国永远成为东方的“睡狮”,任其为所欲为。列强联起手来竭力阻止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它们时而勾结在一起,时而独自发动一场又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阻碍和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