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晕针的预防及处理20187月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7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晕针的预防及处理20187月课件.ppt

上传人:1017848967 2019/10/26 文件大小:1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晕针的预防及处理20187月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晕针的预防及处理晕针反应为一过性,发生的时间短,2-4分钟可以自行恢复,适当处理后可继续用药,不再发生类似情况。一、,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体制因素:空腹和饥饿状态下,劳累疲倦时,患者集体处于应激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针。患者体位: 采取平卧位注射时,几乎无晕针情况发生,而发生晕针患者均坐位姿势下接受注射,其原因可能与体位和血压有关,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流蓄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发生率大于平卧位。,尤其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青霉素、安痛定、缩宫素、维生素B1、B12等;或反复多次刺激,引起强烈疼痛,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年龄对疼痛敏感性的差异。,特别是有直立性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史者多易发生晕针。,但也有卧位晕针的。,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二、临床表现晕针发生的时间短,时间2-4分钟。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这一时期十分短暂,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冰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瞬间昏倒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血压迅速下降,脉搏细弱,每分钟减缓至40~50次,少数可伴惊厥发作。临床表现后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唾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上述为典型发作过程,但轻症者可仅出现先兆期即直接进入后期,而无发作期。晕针大多发生于针刺或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病人在取针后数分钟至更长时间开始出现症状。被称为延迟晕针,值得注意。晕针只要处理及时,一般可很快恢复知觉,常无严重后果,但若处置不当,也有导患者死亡的案例。三、预防晕针的方法(一)心理预防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刺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进针。: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有人以此法对420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对预防晕针及其它不良反应有较好的作用。预防晕针的方法(二)生理预防饥饿病人,针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史者和初次针刺者,最好采取侧卧位。(三)采用无痛注射法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注射应准确、操作应轻柔,特别是静脉穿刺应尽量准,减少因反复穿刺而造成患者的紧张、害怕心理,减少刺激,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时,应注意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然后再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而且进针要深。如进针时紧崩局部皮肤,快速刺入局部,注射时按压无痛穴。注射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晕针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