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对大学生恋爱观研究优秀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大学生恋爱观研究优秀论文.doc

上传人:1006108867 2014/2/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大学生恋爱观研究优秀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引言
目前,大学生恋爱已成为大学校园里较为普遍的现象。从大学生的年级和生理发展这个角度看,大学生恋爱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某些偏离,它就会影响到了大学生正常的学****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分析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对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正确引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摆在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一)定义
关于什么是恋爱观,不同的人从不同视角下的定义不同。比如:马忠丽、张玉堂认为“恋爱观是指对待择偶与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1]。卢春莉认为“恋爱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一个正确的恋爱观会引导人们走向健康、幸福和美好的生活”[2]。刘彦华、李鑫、曾宪翠认为“恋爱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3]。姚永平、方延洪、王宇红认为“恋爱观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反映,是一个人对恋爱前和恋爱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它不但决定一个人择偶标准的形成,而且对其未来婚姻及家庭的稳定具有重大影响”[4]。李庆祝认为“恋爱观是人们对恋爱与爱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是由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5]。综上所述,学者们在对恋爱观的定义中都肯定了恋爱观是对恋爱和择偶标准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也强调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恋爱观的决定作用。鉴于此,本研究认为恋爱观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反映,一个人对恋爱整个过程中的很多方面所持的观念和看法,其主要包括择偶标准、恋爱动机、恋爱态度、恋爱失败后的应对反应、恋爱对自身的影响以及对某些热点问题的看法。
(二)国内外研究
恋爱心理作为人类普遍心理特征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19世纪法国杰出的小说家司汤达1822年出版了心理分析论著《论爱情》,孕育了一定的爱情心理观点。但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及科学发展的局限,爱情心理思想是零散地依附在其它学科中发展。20世纪初,弗罗伊德的专著《爱情心理学》为爱情心理学的研究创开新局面。人们开始对它进行专门研究,并逐渐形成体系。1930年,威廉斯曾提出青春期的两大任务,一是从精神上脱离家庭,走向独立;二是建立与异性朋友的良好关系。1943年7月,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人类动机理论》,在《人类动机理论》中,马斯洛首次提出了具有金字塔形结构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后,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求。“195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儿童毕生发展的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的十大发展课题指出:第一大课题是学****与同龄男女之间的新的熟练的交际方式,第二大课题是学****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社会任务,区分自己的性别角色,接受自己的性别角色
。”[6]
国内对大学生恋爱观研究起步较晚,在建国初期个人生活要求公开化,因此谈恋爱、成家等均需要向组织上汇报,恋爱的价值取向是以共同的革命理想为指针。恢复高考招生以来,70—80年代各高校对于大学生谈恋爱均有较一致的认识——禁止或不允许,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研究仅限于要对大学生进行无产阶级恋爱观教育。1990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谈恋爱不再被明文限制,但规定中的第三十条却对在校生的结婚有明确的规定:“在校学****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7]观念的变革,环境的宽松,大学校园中和谐的氛围,使大学生的恋爱方式日渐开放,大学生的恋爱比例明显扩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性别比例相近的高校(如师范类、外语类)恋爱率高达70%~80%,在性别比例失衡的高校(如工科类、农科类)恋爱率也在40% ~50%左右”[8]。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大学生的爱情发生了一场根本性的革命,恋爱已成了部分大学生入校后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2005年3月,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取消了对在校生结婚的限制[9]。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校学生结构的变化,大学生恋爱在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因恋爱导致的心理问题以及社会舆论问题也成了当前研究大学生恋爱观的热点。
近几年,关于大学生恋爱观发展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而且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江石金(2000)在华中农业大学女大学生中的调查显示:%[10];唐殿强、王素然(2001)以廊坊师院为例,得出师范类学生平均恋爱比例分别为:%、%、%,%[11];田飞(2005)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某高校大学生中各年级正在恋爱的大学生所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