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结构拉缝的构造有哪几种做法.doc

格式:doc   大小:16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结构拉缝的构造有哪几种做法.doc

上传人:rovend 2019/10/31 文件大小:1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结构拉缝的构造有哪几种做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竖向拉缝构造做法一做法说明此做法将外墙原砌筑部分在设计阶段通过设置挤塑板与主体结构脱开、配置构造钢筋方式,调整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墙体,与主体结构一次浇筑完成,实现外墙全现浇的目的。此做法构造墙体厚度及混凝土强度与主体墙体相同;构造墙体的配筋为∅******@200;固定钢筋的直径与间距由设计方验算拉缝处的截面抗剪后确定;固定钢筋伸入承重墙体部分应外包PVC套管,套管尾部封口并预留20mm的滑动空腔,使固定钢筋不起拉结作用。做法大样(如下图)工艺流程承重墙及构造混凝土墙的钢筋绑扎按11G101-1图集及设计图纸绑扎钢筋;安装挤塑板挤塑板安装时须与铝模的预留企口位置对齐,挤塑板两侧采用直径10mm间距600mm的U形箍筋固定,U形箍筋与墙体的水平钢筋绑扎或焊接一起;(现场有其它有效的安装方法也可另行采用)固定钢筋绑扎固定钢筋的间距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安装铝合金模板按铝模工艺施工墙柱梁板模板;浇筑墙柱混凝土两侧竖向混凝土浇筑厚度差控制≤600,构造墙段至少分3次浇筑完成,承重墙段3次浇筑完成,且应先浇筑构造墙段再浇筑承重墙段,交替上升。施工管理员须跟踪控制浇筑厚度,插签检查;拉缝处理在混凝土模板拆模后,立即用灰刀铲除拉缝材料覆盖的混凝土浮浆,须清晰的露出拉缝材料的线条,在外墙刮腻子前结构拉缝室外部分需采用PE棒封堵,再用改性硅***胶封堵密实,再抹5mm厚的聚合物抗裂砂浆,内压玻纤网一道。结构拉缝室内部分在混凝土浇筑60天后采用无收缩干粉砂浆灌缝填平,再抹5mm厚的聚合物抗裂砂浆,内压玻纤网一道。竖向拉缝构造做法二做法说明此做法将外墙原砌筑部分在设计阶段通过设置PVC-U(未增塑聚***乙烯)型材与主体结构脱开、配置构造钢筋方式,调整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墙体,与主体结构一次浇筑完成,实现外墙全现浇的目的。此做法构造墙体厚度及混凝土强度与主体墙体相同;构造墙体的配筋为∅******@200;固定钢筋的直径与间距由设计方验算拉缝处的截面抗剪后确定;固定钢筋伸入承重墙体部分应外包PVC套管,套管尾部封口并预留20mm的滑动空腔,使固定钢筋不起拉结作用。做法大样(如下图)此竖向结构拉缝板是成品构件,材料为PVC-U(未增塑聚***乙烯)型材工艺流程承重墙及构造混凝土墙的钢筋绑扎按11G101-1图集及设计图纸绑扎钢筋;安装拉缝板拉缝板安装时须与铝模的预留企口位置对齐,拉缝板两侧采用直径10间距600的U形箍筋固定,U形箍筋与墙体的水平钢筋绑扎或焊接一起。(现场有其它有效的安装方法也可另行采用)固定钢筋绑扎固定钢筋的间距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安装铝合金模板按铝模工艺施工墙柱梁板模板;浇筑墙柱混凝土两侧竖向混凝土浇筑厚度差控制≤600,构造墙段至少分3次浇筑完成,承重墙段3次浇筑完成,且应先浇筑构造墙段再浇筑承重墙段,交替上升。施工管理员须跟踪控制浇筑厚度,插签检查;拉缝处理在混凝土模板拆模后,立即用灰刀铲除拉缝材料覆盖的混凝土浮浆,须清晰的露出拉缝材料的线条,在外墙刮腻子前结构拉缝室外部分需采用PE棒封堵,再用改性硅***胶封堵密实,再抹5mm厚的聚合物抗裂砂浆,内压玻纤网一道。结构拉缝室内部份在混凝土浇筑60天后采用无收缩干粉砂浆灌缝填平,再抹5mm厚的聚合物抗裂砂浆,内压玻纤网一道。上部水平连接做法说明构造墙体通过钢筋悬挂于上部结构,设计时需考虑强度与裂缝控制及平面外水平力作用。做法大样(如下图)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