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龙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介绍“十一五”期间,龙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省文化厅的关心指导下,在龙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面开展非遗普查、保存、保护、传承、宣传展示等工作,开创了非遗保护的崭新局面。一、 非遗保护机制逐步建立成立龙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非遗保护中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初步形成了由市非遗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协调,非遗保护中心指导规划,各非遗保护单位具体实施的非遗保护工作运行机制。龙泉市政府每年安排地方财政20万元,用于非遗保护工作。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圆满完成全市455个行政村(内含11个社区)共搜集到“非遗”线索23000条,整理出“非遗”普查项目1275项,涉及18个门类,重点项目57项。龙泉市获得浙江省非遗普查工作优秀县(市区)称号。非遗普查是“十一五”期间非遗保护工作的重大事情。2007年11月专门成立了龙泉市非遗普查领导小组,市财政2008年安排“非遗”普查专项经费20万元,为普查工作提供保障。在前期准备的工作中,文广新局具体拟定了普查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建立普查人员队伍,召开动员大会,准备材料、调查表、线索表等相关材料,并组织了业务培训。2008年3月底,基本完成实施普查阶段。随后,普查办对乡各乡镇(街道)上报的普查冃录清单和登记表、录音、图片、录像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汇编,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全市普查的重点项冃。另一方面,利用各种媒体,开展普查宣传工作。普查期间,共发放宣传提纲10000份,横幅标语40幅;县级以上电视台、报纸报道6次,报纸专版3个,电视专题1部;省级媒体报道4次,各种媒介累计报道新闻达90次以上。已挖掘整理的非遗内容宣传展示进校园、进社区12场,累计演出次数40多次。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基本建立口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造技艺同时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龙泉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名录体系相继建立。2009年9月份,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我国申报的唯一首个陶瓷类项冃,同时也是冃前为止联合国批准列入“人类非遗”中传统手工技艺类的第一个陶瓷类项目。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成功申报,体现浙江(龙泉)区域代表性文化的价值。截至2011年3月份,我市已有人类非遗项冃1项,国家级非遗项冃2项,省级非遗项冃8项,丽水市级非遗26项,龙泉本市级非遗项目54项;2009年7月份龙泉市非遗中心成立以后,各级名录的调查研究、评选、中报以及管理工作步入止轨,龙泉市内的19个乡镇(街道)在非遗普查结束后,在整理本乡镇的“非遗”线索的基础上,也逐步建立起各乡镇的非遗名录体系。U!到目前为止,我市有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0名,丽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达29名。龙泉本市级传承人有43名。并积极开展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认定以及申报工作,建立起传承人都动态档案,以便于管理和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十一五”期间,龙泉市对各非遗项冃传承人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一)设立“非遗”传承人终身成就奖,让授奖传承人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终身医疗保障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