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跨种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1)跨民族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重要标识。2)言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标识。3)跨文化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标识4)跨学科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重要标识。5)跨民族、跨学科最为重要,在这两个跨越中选择了一个,比较文学研究即可能(不是一定)成立。2、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的社会学科,包括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等,是一门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3、谈谈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的关系①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区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在单一民族构成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对于统一于一个国家政治区域下的多民族文学来说,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现象,在这里族际语言与族际文化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汉语比较文学研究语境下,民族文学这一概念的理论有效性大于国别文学。②世界文学共含有四个层面的意义:总量上的世界文学,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世界名著的世界文学与歌德力量中的世界文学。③民族文学研究或国别文学研究是以一种民族文学或一种国家文学为研究客体的,作为学科的成立,国族文学研究是依凭文学现象本身在历史上存在的客观时空条件所定位,即客体定位,所以他们的研究是单向度、一元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两种民族文学之间或两种国别文学之间的关系,其研究视域与研究语境是双向度的、二元的。?当比较文学研究者对两种民族文学或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跨越研究时,以自己的学术思考对双方进行内在透视,来寻找两种之间的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这是一种多元观察的、多视点透视的研究视野,这种研究是内在的深层次的研究。(史前史和学科史),谈谈你的感受(各自天涯各自编吧)史前史: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了史诗与悲剧古罗马:贺拉斯《诗艺》,罗马与希腊文学传承关系、风格差异,强调模仿希腊中世纪:但丁《论俗语》,按方言划分欧洲文学,南部俗语文学之间相对照文艺复兴:莎士比亚流浪汉小说《小癞子》17世纪古今之争:布瓦洛《诗的艺术》厚古薄今夏尔贝洛厚今薄古18世纪启蒙运动:英国理查逊《克拉丽莎》私人化法国伏尔泰《中国孤儿》(改编赵氏孤儿》德国莱辛《汉堡剧评》带有比较文学性质歌德《歌德谈话录》对《好逑传》《玉娇梨》的赞叹,宣布?世界文学时代即将到来?,斯塔尔夫人《论文学》《论德国》划分比较南北方文学,地理环境民族因素。学科史: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专著: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86英杂志: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87德讲座:戴克斯特法里昂大学《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18971954国际比较文学协会成立西方比较文学现状:(不会考,但可以写进感受里)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的探讨:(三个阶段),概括其特点。(杨乃乔p25)第一阶段:中》涉及比较文学最原始的记载东晋翻译佛经唐宋诗画的研究(跨学科古典文化的研究)苏轼?味摩诘之诗……?诗画同理说严羽《沧浪诗话》以禅道解释诗道妙悟特点:1,内容丰富,尤其以跨学科研究成就最为突出2,专业意识极为淡薄第二阶段:中国比较文学的建立(西学东渐)严复翻译《天演论》《原富》?信达雅?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林纾翻译外国小说王国维利用叔本华的学说分析《红楼梦》鲁迅《摩罗诗力说》具有比较意识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用西方比较神话学派的理论对中外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学科兴起的标志:比较文学讲座与课程的开设and研究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的著作与论文出现(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1924吴宓?中西诗之比较讲座?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开设比较文学课程比较文学学科从此诞生中国学者第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的论文:1935吴康《比较文学绪论》)特点:研究成果在深度广度质量数量超过古代自觉的学科意识第三阶段:中国比较文学的兴盛特点:1,建立了专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系所,创办了专门的比较文学刊物,成立了各级比较文学协会,并与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大潮接轨合流。(1973台湾成立比较文学学会1978香港1985大陆)2,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钱钟书《管锥编》《七缀集》)3,出现了大量研究比较文学的成果,编辑了多种比较文学的教材,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要求日趋强烈(1976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提出?阐发法?)7、简述钱钟书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①钱钟书的《谈艺录》(1948)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和诗话的体式,以中国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