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浅谈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汉武帝是西汉时期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继位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学说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广施德治,安抚人民,同时又吸收法家思想的精华,创新改革,以法治国,恩威并施,积极寻找多渠道的治国良方,在他执政的五十四年中把西汉王朝推到鼎盛时期,国家在政治济文化军事各方面都得到空前的大发展武帝文治武功的业绩令后人瞩目西汉所以会在武帝时达到鼎盛,与其以德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本文即就此问题从四个方面作一探讨一倡导儒学加强法治汉初黄老无为而治方针的实施固然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但也为诸侯王商贾和豪富地主等地方势力的膨胀提供了有利条件,致使中央和地方矛盾不断升级,皇权经历了平定异姓王翦除吕氏势力消除七国之乱等曲折的历程,一个总的特点是以外部冲突的形式加强君主集权,维护大一统这就给汉武帝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中央与地方的冲突用什么方式解决为最妥?如何把这种用武力维护的外在的大一统转化为内在的大一统?如何让大一统的思想扎根于人们心中,确保皇权的绝对巩固?汉武帝即位不久即诏令贤良对策,试图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国理论和方法,于是董仲舒公孙弘出焉公羊学大师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深深打动了武帝,特别是他在第三策中分析道: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一思想正中武帝下怀,故即得到他的赞许,于是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了国家的指导思想,统治者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约束臣民的行为准则,甚至于以春秋决狱,把儒家经典当法典来用博士均被罢除,并且不断从太学中选拔优秀博士弟子加入民而被提拔做官,最后做到丞相封侯,开先为相后封侯之先例[2]由是天下学士竞相仿效,尊儒就成了风尚。二治农以德治商重法武帝在治国中对农业是非常重视的,他把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奉为宗旨为了使农民能把时间和精力尽可能地用到农业上,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稳固小农经济,使农民的生活基本保持稳定这些措施包括通过迁徙东方大族打击豪强没收商人土地开发荒地等方式扩大国有土地,以及假民公田。。与对农民的德政相反,武帝对商人的政策却是刻薄寡恩汉初实行黄老无为而治,不与民争利,铸币煮盐治铁任由百姓自便,经济政策宽松,促进了商业的发展,盐铁私营致使大盐铁商纷争国家利益,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这是武帝决不能容忍的因此,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对富商大贾进行严厉打击一是盐铁官营,国家在产盐铁的地区设置盐官铁官,雇佣劳动力煮盐冶铁,盐官铁官直属中央调配,把盐铁经营权收归朝廷二是实行均输平准,垄断商品的运输买卖和价格均输是由大农派出属官去各地郡国对上缴朝廷的货物沿途出卖,买回朝廷所需货物;平准是在朝廷设平准官,统一管理由各地运往朝廷的货物,根据市场行情卖出或买进,求得物价平稳这样,朝廷就可以直接对物价与货物统一调控,防止富商大贾牟取暴利三是币制改革,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