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因革.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因革.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2/12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因革.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因革李晓林《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八云:“方立(按:当为宋葛立方)有《归愚集》,已著录宋人之中父子以填词名家者惟晏殊晏几道。”可见,晏氏父子之词在宋时已经大有名气。而世人对二晏词的研究,也是精彩纷呈。对于晏几道对晏殊词的因革问题,前贤已有相当精辟之论,如叶嘉莹先生《论晏几道词在词史中的地位》(收入《灵谿词说》)、《大晏词的欣赏》(收入《迦陵论词丛稿》);傅义先生更是写出《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继承与超越》;等。再次提及,难免有续貂之嫌。然千虑之余,或有一失。今意欲深究二晏词中之异同,试图作一全面分析。一、因(一)在考察二晏之词时,我们发现,其中多混有唐五代词人之词,如冯延巳、李煜之词。《全宋词》[1]晏殊存目词列冯延巳词三首、李煜词一首[2];晏几道存目词亦列冯延巳词二首,李煜词一首[3]。我们以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选,这说明了二晏之词风与唐五代之词风有着极其相似之处。也就是说,二晏基本上沿袭唐五代之词风。对此,夏承焘先生在《二晏年谱》一文中也指出:“(晏殊)歌词特婉丽,尤喜江南冯延巳之作。”[4]胡云翼先生在《宋词选》中说:“(晏殊)词受冯延巳《阳春集》的影响很深,没有摆脱五代绮丽词风的窠臼。”[5]胡先生此论虽是对晏殊之词提出指责,但言明大晏深受《阳春集》之影响,所言不虚。至于小晏,受五代、花间的影响尤为突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知道,在小晏之前,柳永已经提倡大量写慢词,且对当时的词坛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小晏生活的年代,也是慢词发展的时期,然而小晏依然对小令“情有独钟”。叶嘉莹先生指出:“就词之发展演进而言,则小山词却实在该属于一种回流之嗣响。”[6]总之,词自产生开始,经历五代到宋,其间“花间派”,无论在词的内容,还是词的创作艺术手法上,都对后来的词人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7]。二晏的创作基本是沿袭了“花间”、五代之传统。(二)对比二晏之词,我们发现,在小晏之词中,有很多内容与大晏之词极为相似,甚至完全相同。先将其内容相似或相同之处列举于兹:小晏之词大晏之词酒筵歌席莫辞频。酒筵歌席莫辞频。《临江仙》(东野亡来无丽句)《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花不尽,柳无穷。花不尽,柳无穷。《鹧鸪天》(题破香笺小砑红)《喜迁莺》(花不尽柳无穷)霜丛如旧芳菲。珍丛又睹芳菲。《临江仙》(长爱碧阑干影)《谒金门》(忆得去年今日)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绛蜡等闲陪泪。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水阔山长雁字迟。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南乡子》(花落未须悲)《清平乐》(红笺小字)挽断罗巾容易去。挽断罗衣留不住。《木兰花》(小颦若解愁春暮)《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多少雨条烟叶恨。雨条烟叶系人情。《浪淘沙》(丽曲醉思仙)《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玉楼春》(雕鞍好为莺花驻)《喜迁莺》(花不尽柳无穷)[8]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门外落花随水逝,相看莫惜樽前醉。《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鹊踏枝》(紫府群仙名籍秘)[9]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报道江南别样春。《生查子》(春从何处归)《瑞鹧鸪》(咏红梅)其一小翦蛮笺细字书。更把此情重问得,何如。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南乡子》(眼约也应虚)《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珠帘不禁春风度,解偷送馀香。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喜团圆》(危楼静锁)《踏莎行》(小径红稀)通过上述对比,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晏殊《珠玉词》对晏几道《小山词》的创作具有重要影响,部分《小山词》尽是因大晏之词而来的。《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其“词有父风”,所言不虚。二、革文章此部分将详述二晏词中内容之别。通过对读二晏之词,我们发现在大晏的词中有很多关于祝寿内容,如“今朝祝寿,祝寿数,比松椿”【《拂霓裳》(庆生辰)】,“愿百千为寿、献瑶觥”【《拂霓裳》(喜秋成)】,“共祝千年寿”【《菩萨蛮》(芳莲九蕊开新艳)】等。然关于此部分内容,叶嘉莹先生在《大晏词的欣赏》一文之中已有相当全面之论,兹不再续貂,只是提出以说明小晏基本无这种词是与其身份相关的。笔者于此,单析二晏词中情词、记梦词之别,并结合二人各自生平,简述其缘由。(一)爱情词前面我们讨论了二晏均以小令见长,且各自的词作之中,多有描写男女之情的词。我们知道,二晏的创作深受唐五代、尤其是花间词风的影响,小晏更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