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启动效应在心理中的应用综述摘要:文章从启动效应的分类、神经生理机制、理论解释、实验计量方法、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简要地概述了启动效应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分析了启动效应与内隐记忆的关系。最后,对当前研究启动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简评。关键词:启动效应内隐记忆基线启动效应是目前认知心理学和记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1]在对健忘症病人进行记忆实验研究时发现:呈现一系列常用词让病人学习,给出所学词的词根或部分线索让病人把它填成一个单词,其成绩明显优于让其回忆或再认刚才所学词时的成绩。这一现象说明健忘症病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尚保存对所学字词的记忆,但是他们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中却表现出不自觉的记忆效果。心理学家Cofer[2]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后来,研究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正常人的记忆实验研究也发现了这种启动效应。 1、启动效应的界定及分类目前关于启动效应虽没有严格而统一的定义,但已基本上达成一致,即认为启动效应指先前呈现的刺激项目对随后刺激项目或与其相关的刺激项目进行某种加工所产生的易化现象,或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目的,启动效应可划分为不同的形式。 ,也称为促进性启动效应。而起抑制性作用的启动效应则被称为负启动效应或抑制性启动效应。早期,心理学家对启动效应的认识仅局限于正启动效应。直到1977年Neil在试验中发现启动刺激中的干扰项作为探测刺激中的目标时产生抑制效应,并将其称为负启动,心理学家才开始关注负启动。近年来,负启动成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研究的焦点。 ,也叫重复启动,指前后呈现的刺激项目完全相同,即后呈现的探测刺激完全相同于先前呈现的启动刺激。而在间接启动中,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所差别。目前关于启动效应的研究大多采用重复启动范式。 [10] 知觉启动被认为主要反映对刺激形式的优先加工,它指提取的线索与启动项目在知觉特性上相关,而与加工水平无关,即发生在所谓材料驱动的内隐记忆测验中的启动现象。知觉特异性是其一个主要特征,它常用的测验任务有词干补笔和知觉辨认等。语义启动,也称概念启动,被认为主要是反应对刺激意义的加工,它提取的线索与启动项目在语义上相关,即发生在语义或概念驱动的内隐记忆测验中的启动现象。 [6],一般指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影响。它是与意识的外显记忆相对而言的。Graf和Schacter(1985)认为启动效应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无意识的记忆现象,并把这种记忆叫做内隐记忆。杨治良[4]认为,内隐记忆的研究有五大领域:再学时的节省、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启动效应、无意识学忆现象一般指前后操作间的易化或促进作用,是无意识的、自动的。当前,内隐记忆的研究多使用启动效应方式。因为内隐记忆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经验,无法直接呈现出来,当然它就不能用传统的直接的方法来测量,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