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Ivy的浙江卷生存攻略版.doc

格式:doc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Ivy的浙江卷生存攻略版.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Ivy的浙江卷生存攻略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9年课改后,浙江卷总分810:语数外150,其中英语听力先考30分;文综300,政史地各一百,只是拼卷,没有政史地混合题。自选模块60分。浙江卷的几个特点:①好像很有文化,语文卷特别明显,就是非常会装…②文综对背书细节的要求特别高,整份卷子有种“要么背书要么抄材料”的感觉。基础好、背得好的人往往可以考好③文科数学和英语难度稳定且偏低,也重基础,但是这种“简单”的感觉在做的时候完全没体现出来。④一本线分数很高,12年606、13年619都像出事故LZ的情况:总分713(全衣果)语文117(从来没那么差过平常125+130左右)数学148(从来没那么好过,平常120~140徘徊)→于是语文数学就算扯平了。文综250(正常水平,一般240~261浮动)英语143(正常)自选55(填错了一个不该错的,一般58)。名次省文科15。应届生都有一本神物,它叫做:20XX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全名大概就是这样)。也有人叫它【考纲】。虽然不能迷信,将考纲里没提到的东西一概无视,但是考纲里要求到的,请务必当做重点中的重点。考纲里有的却不重点看,专看不要求的很冷僻的东西,这是自寻死路。Ivy的原则是【适度超纲】,将考纲要求的范围自动外扩一点点。对一课之内有阅读有必修的那种阅读内容,都是仔细看的。反正,考纲里有的一定仔细看,考纲没有的也不妨一看。第三题成语,考验你的时候到了。我想你一定买了一本没怎么翻过的《现代汉语词典》(推荐第六版,老的也没什么关系),也一定做过不少题目,也错了不少。现在,从那本红皮词典的第一页开始翻,寻找你所不熟悉的四字词语,把词语和意思摘抄出来,一直翻到最后一页。要快翻,几秒钟一页,背成语的同时锻炼快速阅读和寻找的能力。Ivy是在上学的时候翻了三天,做完了。然后再去找错题,之后每次做题再不断积累。理论上来说,翻完词典,就算考到没有见过的,也可以排除掉错的,底气上完胜。第四题病句,再次祭出神器笔记本。把你做到的,错的词语组合,摘抄下来……只要每次做了错了都摘,不会有那么多的,做到后来都是重复的错。考纲上都说了,只有六种语病。这样子一步步做到毕业,如果前四题还要错,那真是命了==现在拿着你的本子,站走廊上去读。新闻评价仿句缩句扩句排句描述什么的没法说,多做题,争取多拿分吧。一般会有些套路,老师肯定会讲的,认真听就可以了。第一种,作用题。为什么这么写?开头结尾中间段叠词的作用?全文一直在XX是什么用意?全都可以转化成XXX的作用。作用无非三点:内容、结构,读者。一般讲到这里就开始报答案了。每次Ivy都觉得自己是SB明明有角度却根本写不出来。这几天想通了,是没有足够细化,思路要细化了才能有用。内容作用:不管散文还是小说,无非环境、人物、情节、主题、感情。下面就不展开了,自己去对几道真题答案,看下参考书,看着自己整理好的题型,把答案一个个填进去,看看能不能这样归类。抄下来真心没意思o(╯□╰)o结构作用:有个记忆的顺序:对所有上文,对所有下文(呼应启示暗示对比衬托烘托),承上启下,对开头,对结尾,对行文节奏(线索、波澜),对全文,对标题。读者:智商永远拙计,看文永远好奇自己补充吧~~~PS,一些特殊作用需要自己记忆,不在上面可以套之流。例:引用使文章更有历史文化底蕴。请在小本子上每个都记好。第二种,赏析题怎么样地使用了XX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怎么样地使用了XX表现手法(不想解释,数量庞大),有什么效果;表达的方式怎样(什么描写、叙述顺序、人称、怎么抒情);语言特色怎样;句式多XX句,XX句,张弛有度。体现了XX中心,表达了作者XX感情。第三种,理解题。看不懂文章一切都白搭。文章最好是看一段就概括一下段落大意,通观全文再大致整理一下结构,整个文章结构清楚了。一般来说,善于显文化的浙江,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忧患之思是主流。45度明媚的作者们永远看着雨和旧东西在忧桑,忧桑,忧桑。古诗请大气地跟阅读一样处理。完完全全一样。如果碰到莫名其妙的炼句题,下面几个方面是要想的:动词,形容词,词类活用,有情感色彩的词,莫名其妙少了不行的虚词,色彩词,叠词,象声词……还要想想它的【结构作用】,其他基本跟大阅读的分析语言特色差不多。注意“意象”。“意象叠加”或“列景”也可以作为一种表现手法,也就是说,几样意象在一道,甚至只有一样,它都可以代表某种情感,不需要其他的手法,也不需要作者的情感,看到请神经紧张一下。文言文,无非实词和虚词。两个都可以到网上下一份资料,老师也估计会发。自己根据经验和字典再加以补充。文言虚词在课文中的意思一定要全部搞清,不懂的赶紧问老师,学术界有争议的也不要钻这种牛角尖。考纲要求的虚词一共有十八个。多的不用看。实词大概也就几百个,不用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