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灸法精粹艾灸作用艾灸疗法艾灸治疗疾病艾灸养生.doc

格式:doc   大小:10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灸法精粹艾灸作用艾灸疗法艾灸治疗疾病艾灸养生.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20/1/6 文件大小:1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灸法精粹艾灸作用艾灸疗法艾灸治疗疾病艾灸养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临床灸法集精粹第一章內科疾病1>感冒冶疗方法取穴内关、列缺、风门、外关。伴身体重浊不爽,口淡腻者加阴陵泉;伴乏力者加足三里;伴周身疼痛者加大杼;伴头痛者加太阴。注意事项患者治疗完毕,应避内寒,多饮开水,恢复前清淡饮食,注意休息。2、 哮喘治疗方法取膏肓及气海穴,在夏季三伏天时化脓灸,每年1次,连续3年为1疗程。注意事项初次灸可不选在三伏天,随了随灸,但到夏天吋定补灸1次,算第1次治疗。3、 胃皖痛治疗方法化脓灸中脫及双侧足三里穴注意事项热度、时间长短以患者感觉最强为度。4、 呃逆治疗方法新证、急证,可先灸内关、足三里,再灸中脫穴15分钟,重证、久病或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者,直接灸膈俞、气海穴。注意事项呃逆可单独发住,其证轻微,属正常牛理现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可不治日愈。此外,还可以用下述方法自行治疗暂时性呃逆。以草刺鼻,嚏出呃止,捏住鼻子,一饮而尽250毫升左右温开水。采取立正——弯腰——仰头——喝水的系列动作止呃逆。5、 不寐治疗方法主穴选申脉、照海(均内侧)。配穴:心脾两虚者加百会;阴虚火旺者加涌泉;冒腑不和配足三里;肝火上扰者加行间。飞翅穴从上飞翅至下飞翅依次灸,飞翅穴位置:上飞翅在启胛冈内端上边缘,平第2胸推楝突,。翅根在肩胛冈内侧边缘,平第4、第5胸椎棘突之间,距背正屮线3寸。下飞翅在肩胛冈内缘,平肩胛骨下角,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4寸。注意事项部分不寐患者为精神紧张引起的短期失眠,可不予治疗,调理心绪即可愈,但若失眠持续1周以上,就应采取治疗。失眠患者治疗期间应放松心情,减少疑虑,积极配合治疗。6、 水肿诊断要点阳水:①头面先肿,渐及全身,腰部发上肿甚,按ZI叫陷。恢复较快,皮肤光泽,小便短•少,伴恶寒发热,肢体疼痛。咳嗽气粗。②偏于风寒者,形寒无汗,舌苔薄黄,脉浮数。③偏于风热者,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阴水:①足附先肿,渐及周身,腰部发下肿甚,按ZI叫陷。恢复较慢,皮肤晦暗,小便倉少。②偏脾虚者,伴脫痞便澹,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濡缓。③偏肾虚者,兼腰痛脚酸,肢冷、神疲,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治疗方法阳水:隔姜灸大椎、肺俞、三焦俞、肾俞。灸至皮肤潮红。以不起泡为度。偏风热者,宜点刺少商出血,以助散热。阴水:直接无瘢痕灸水分、脾命、肾俞穴,每穴7壮。偏脾虚者,灸三阴交;偏肾虚者,灸太溪;至局部穴位皮肤潮红,触Z温热为度。注意事项水肿示期,必须采取综合治疗,而继发性水肿,灸法宜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当病悄稳定时,可单独依靠此法治疗。7、泄泻诊断要点:寒湿(风寒)型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胶闷食少,或并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y需缓。湿热(暑热)型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馮数或滑数。治疗方法无论何种类型腹泻,均先“腹泻特效穴”(取穴: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口肉际z处,采用温和灸法,每穴每次各灸10至15分钟,每日灸2至3次,治愈为止。主穴取天枢,神阙。其中,风寒型配合谷、上巨虚;湿热型配阴陵泉、内庭;食滞肠胃型配中腕、足三里,肝气乘脾型配合肝俞、行间;脾胃虚弱型配脾俞、足三里;肾阳虚衰俞、命门。注意事项严重失水患者或由恶性病变引的腹泻,釆用综合疗法。&便秘诊断要点热秘大便干结不通,腹部痞满,按Z冇块作痛,矢气频转,终难排出,烦热口渴,面赤,或伴小便黄,口臭,舌苔黄燥,脉滑实。气秘大便秘而不甚干结,腹部胀痛连及两胁,口苔,H眩,舌质红苔白,脉弦。虚秘腹无胀痛,但觉小腹不舒,冇便意而努责乏力,多汗,疲惫,面色少华,无力排出大便,粪质松散如糟粕,舌淡白,脉细弱无力。冷秘大便艰涩不易排出,甚则脱肛,腹中或冷痛,而色白,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腰冷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治疗方法热秘、气秘均选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支沟穴无瘢痕灸;热秘加悬灸曲池、合谷穴;气秘加悬灸阳陵泉、太冲穴。虚秘、冷秘无瘢痕灸人肠俞、犬枢、脾俞、足三里;虚秘加悬灸气海、胃俞;冷秘加悬灸神阙、关元穴。注意事项便秘患者应注意改变饮食****惯,多吃蔬菜水果,进行适当的活动,养成定时排便的****惯。有些患者单独用艾条灸大肠俞就可获得较好的疗效。9、 中风化脓灸大椎穴及患侧肩、Illi池、环跳、足三里。若上肢功能障碍,选取肩騁、Illi池;下肢功能障碍,则取环跳,亦可配阳陵泉,足内翻严重者,取丘墟。患病后长吋间不能恢复,口觉体力虚弱者,口J多灸大椎。注意事项屮风日期,尤其是有神志症状的患者,应注意综合治疗,不宜单独使用灸法。中内后遗症可单独使用灸法治疗,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能很好地促进病体恢复。初次中风恢复及平日口觉头晕指麻的患者,中内几率较正常人高,故尤应注意保持惜志平和,饮食清淡,起居有常,锻炼有度,以防再次中风。数次中风者,将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较一次难以恢复。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