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1 禁忌及禁忌的产生和作用.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 禁忌及禁忌的产生和作用.doc

上传人:cx545616 2020/1/1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 禁忌及禁忌的产生和作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为什么过年时打碎了东西要说“碎碎平安”?为什么人,尤其是男人不能戴绿帽子?为什么有些人吃完中药要把药渣倒到路上?为什么女人怀孕了不能接近牲畜?小孩子常常觉得纳闷,为什么大人不让自己干这干那,熟不知,这一切里面可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渊源在里面。我们的祖先祖祖辈辈传承下来了很多古老的****俗,他们世代相承,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制约着人们的行为,这就是禁忌。禁忌就是禁止某种行为,忌讳某种事物,含有禁制,约束的意思,如果人们破坏这种禁忌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它代表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禁约力量。禁忌出现在原始社会时期,那时人们思维能力极其低下,对自然山川草木鸟兽有着自然的恐惧与敬畏。比如原始人在某些强大、凶猛的野兽面前会产生恐怖感觉和逃避行为,对像老虎这样的对他们有威胁性动物的恐怖感觉又形成观念:某种动物是可怕的,导致他们以后只要看见虎就要远离。原始人对虎的恐惧,要逃避虎的观念,就是对虎的禁忌的萌芽。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便产生了最原始的禁忌。而随着人类生产能力和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禁忌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一代代传承发展着。人类的很多行为****惯都带有禁忌的影子,甚至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禁忌。我国关于禁忌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商朝王室崇尚占卜,凡是遇到祭祀、出征、打猎种田、外出远行、男子成年、风雨、疾病等重大事件,常用火焰灼烧龟甲、兽骨,并根据甲骨的裂纹以卜吉凶,然后在甲骨上铭刻出占卜的事项和结果,这就形成了后人看到的甲骨文。当时的人们根据这种象征吉凶的裂纹决定要不要去做某件事情,当巫师与当事人认为龟甲上出现的裂纹代表凶险,并且与所准备去做的事情相联系时,就要停止去干这件事,以避免灾祸,这就是一种禁忌现象。记载秦汉以前朝野礼俗的典籍《礼记》中也有的“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的记载,意思是说,在进入某个国家时要先打听该国的禁忌事情,风俗民情和该国的避讳(即皇帝名讳等),以求不说犯忌的话,不做犯忌的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禁忌民俗已经盛行。在汉代也有类似的记载,并且更加详细,《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有:“今俗间多有禁忌,生三子者、五月生者,以为妨害父母,服中子犯礼伤孝,莫肯收举。”的记载,提到了生产时忌讳生三胞胎,或者孩子在五月出生,认为这样会妨害父母。“禁忌”是属于风俗****惯中的一类观念。它与法律制度意义上的“禁止”和道德规范意义上的“不许”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在风俗****惯中,“禁忌”一类的禁制是建立在共同的社会基础之上,在人们共同的思想观念中形成的。现在的禁忌大都是指的民间禁忌,在历史长河中,国家政府放弃了原始的禁忌说法,而这些禁忌在民间还广泛流行着,人们往往按照约定成俗的行为方式来处置特殊事件。禁忌可以说贯穿着人的一生,那它都有什么作用呢?首先禁忌在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不仅在人们的心理上,而且在客观事实上都使两者变得更为亲近和和谐。比如甘肃闻名遐迩的拉卜楞寺,不但是安多藏区主要的宗教文化中心,而且也是国内外旅游圣地。在拉卜楞寺对面山上有一片茂盛的森林,当地僧俗群众称之为“禅林”。相传,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山,没有树木,第一世拉卜楞寺寺主嘉木样大师于1709年开始建寺时,将自己的头发散布于山上,此后便成了森林。实际上,此森林是嘉木样大师亲自领僧众栽培的。此后年年栽植,便成了今日约有一千多亩的森林。因为藏族虔诚于“佛法僧"三宝,禁忌对“三宝"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