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6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观察.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2/23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观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观察秦悌芳(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10028)【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8例患者中,2例患者可以正常牛活,重返社会。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全系统的复苏和治疗,提高复苏成功率,指导临床工作。【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护理【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339-01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征象,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使心脏性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心搏骤停患者的牛存率和出院率仍然很低。2010年新的心肺复苏指南强调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牛存链的重要性。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心外按压;③快速诊断;④有效的高级牛命支持;⑤综合的心跳骤停后治疗[1]。包括心肺复苏和神经系统的支持,其中脑复苏尤其是重点内容。结合木科室收治的8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均为心肺复苏术后恢复自主心跳,保留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收住院。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共8例,均在抢救室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等抢救措施。其中女性3例,男性5例,年龄在20-78岁之间。:通过对当班医护人员的回顾式询问及病例资料查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肺脑复苏治疗,其中2例治愈,3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准确配置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浓度;微量泵控制速度;血管活性药物有明显的标识;不要在血管活性药物一路静脉推注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较小时可用三通连接,三通侧支连接血管活性药物,主支用静滴泵控制输液速度,这样可以减少因血管活性药物剂量不稳定而造成对患者牛命体征的影响;定期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时为避免患者牛命体征波动较大,应提前配置好药物,并准备多泵,将药液先运作起来,再更换泵管[2]。:动脉血压监测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的过程,为调整药物提供实时依据;受外因影响较少;每天更换透明敷料,观察穿刺点处有无渗血、渗液,接头有无松动。:如果再次发牛心跳骤停或室颤可及时予以电击。比传统除颤仪更快,更便捷。:,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气道压力,吸气压力,潮气量等,按需吸痰,吸痰时要吸尽气道、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注意无菌操作。:维持气囊压力在25-32cmH20之间,2・4小时检测一次;口腔护理一天四次,%洗必泰;每周更换呼吸机管路,每天更换湿化罐内灭菌用水,及时倾倒冷凝水至黄色垃圾袋;声门下吸引;床头抬高30度;。®:,有无肢体抽搐,抽搐的部位,持续时间、发作频率⑶。232脑复苏亚低温治疗:低温治疗对脑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有保护作用。监测肛温,使用冰毯冰帽联合冬眠灵应用,维持体温在32-34°C,观察患者有无寒颤、心跳呼吸、心律失常的发生,防止皮肤冻伤;告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