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傲雪 2020/2/25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及发展目标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东经105°08′~106°28′、北纬27°39′~29°20′。北邻重庆市,东接贵州省,南抵云南省,西连宜宾市、自贡市、内江市,,,总面积12243平方公里,,,。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居民以汉族为主,%,另有苗、彝、回、满、蒙古、土家、纳西等39个少数民族。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春荣、夏艳、秋实、冬秀的江南特色。地势北低南高,最低海拔203米,最高海拔1902米。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区,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构成了区内主要的水系网。赤水河沿市区南侧和东南侧通过,向北汇入长江,可通行载重80吨以下小型船舶,目前是区内煤炭外运的通道之一。泸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长江上游实施沿江轴线战略的重点发展城市之一,是四川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提前三年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能源、交通、化工(省政府确定在泸州建设西部化工城)、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公路、铁路、水运、民用航空的立体交通运输格局基本形成;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机械、酿酒(全国唯一拥有两种名酒“泸州特曲老窖、郎酒”的城市)、能源、医药等工业支柱产业稳步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餐饮娱乐、生态旅游等服务行业方兴未艾;环境保护、教科文卫等其他各项事业相应发展。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不含天然气),%,%,但其延伸产业如发电、化工、建筑、水泥、陶瓷等产生的经济效益却是相当可观的。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根据《泸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是:初步建成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川南经济强市;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四川对外开放沿长江和南通道出海的门户;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具体目标是: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力争达到267亿元,年均增长9%,力争达到11%,经济总量在川南七地市中名列前茅;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到21:43:36;森林覆盖率达到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年均增长6%,达到8300元;农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4%,达到2644元。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一要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二要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增大引资力度;三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合理利用资源。资源保障和资源安全是我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政府要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力度,制定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政策措施,抓住省委、省政府确定在泸州建设四川西部化工城的机遇,调整和优化矿业结构,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泸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贡献率。我市化工、能源、交通、建材等产业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依赖度较高,有利于矿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二),区内沉积岩广布,除缺失泥盆系、石炭系、第三系外,从寒武——第四系均有发育,。古生界地层均属海相沉积,以泥岩,含铁、煤砂页岩、碳酸盐岩为主,分布本市境南部,占全市面积的16%;中生界以陆相红层砂岩、泥质砂岩、页岩为主,分布在市区中北部,占全市面积的80%;新生界第四系分布于长江、沱江、赤水河及主要支流可谷两侧,占全市面积的4%。详见泸州市地层及含矿性简表。,我市已发现矿产资源7类36种,查明的有一定资源量的18种(附表1,不含煤层气)。有矿产地305处,探明和预查资源储量的138处,其中大型矿床(区)15处(无烟煤3处,硫铁矿9处、石灰岩2处,石英砂岩1处)、中型矿床(区)21处(无烟煤8处,硫铁矿7处,天然气4处,石灰岩2处)、小型矿床(区)102处(附表2)。未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点、矿化点167处。我市矿产资源有以下特点:(1)天然气,煤层气、煤、硫铁矿、水泥用石灰岩、玻璃用石英砂岩及砖瓦用页岩等是我市的优势矿产,其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济价值巨大。它们具有资源量大,开发利用条件相对较好,社会经济效益较显著的特点。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