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早教专区]宝宝应该早教吗?(杜曼、七田真、冯式等)再过3个月我就是一个爸爸了,虽然宝宝还没降生到这个可爱而又快乐的世界,但是我已经在想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了。作为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可是又有几个父母是全心全意的付出了,没有付出何来的龙凤?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教子”,而不是“望子”!那么孩子该不该早教呢?这一直是一个争议!在这里我就先谈下我个人的观念,希望可以帮助到未来的爸爸妈妈们。我们不妨先来定义下什么是好孩子?【一个孩子如果有正确的幸福观,对内有责任心,能够修炼自己的德行,对外有爱心,能够展露自己的才华,这样的孩子不杰出都难。(注:这里的“杰出”是广义的,一些钻牛角尖的人别为此来讨论“杰出”这两个字)!】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问号是什么?,对了,是优秀,是杰出!但什么样的孩子是优秀的呢?大部分家长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是:“听话和学习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就是优秀的孩子”。你不相信这个答案,那么你完全可以问问你身边的朋友,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大多数的家长都是这样想的。但是难道多数就是正确的吗?难道听话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吗?学习好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学习不好的孩子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吗?什么是听话?一般意义的理解就是顺从家长、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让干的事情坚决不让干。这种方式下的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缺少创造力,或许将来连自己谋生都困难,至少自己谋生的能力不强。什么是学习好?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要把学习搞好,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就算大功告成。家长这样片面的想法使孩子也受到了片面的教育,导致孩子在社会上难以立足。所以说,听话、学习好的孩子未必就是好孩子。如果家长在不知道“什么是好孩子”之前,便盲目的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去教育孩子,造成的结果是教育出的孩子甚至不如没有接受教育的孩子!这点请各位家长们切记,切记!!!家长有必要了解好孩子的科学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科学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由于家长的疏忽导致了孩子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得不到幸福,这将成为各位家长终身的遗憾。关于“早教”到底应不应该教?我认为在科学标准的前提下是应该早教的。早教只是孩子“科学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早教也可以成才,但是需要家长们后天大量的教育,如果有早教并且方法得当,再加上后期的教育,那么你的孩子一定是优秀的!在这里强调一下,教育孩子是需要家长一生都要做的事,不管孩子是婴儿、是少年、还是成年你都不能松懈,必须坚持!以下是郑委老师在《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书中所提到的。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些标准,那么恭喜你,你完全可以实施早教!好孩子的内标准好孩子的“内标准”是孩子的内质,发自孩子的内心,包括四个方面: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德行,有才华。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有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幸福。培养孩子的核心是让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孩子正常地活、幸福地生活。中国的教育有一个致命的空白环节——孩子价值观教育的缺失。价值观的教育是家长最需要引导孩子的一个环节,现在一提到价值观,很多成人就想到“金钱”和“权利”,那是狭隘的“拜金和官本位的成功观”,不是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应该是让孩子幸福,因此我把孩子的价值观命名为“幸福观”。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但幸福的人一定成功。【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应该是让孩子幸福。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但幸福的人一定成功。】在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好孩子首先应该有责任心: 一个人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想在社会上立足,想要获得幸福和成功,一定要“负责任”。什么是责任?其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二,犯了错敢于承担。试想,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一个人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出了问题还推卸责任的话,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吗?能得到幸福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此好孩子的第一个标准是要负责任,“有责任心”是做人的根本。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看到了太多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究其原因,都是家长造成的。一来家长没有正确的教子方法,剥夺了孩子的责任,其中最能剥夺孩子责任心的教育方法是“总要求”、“总表扬”、“总批评”、“总讲道理”,还有总是“说话不算数”;二来大部分中国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别的都让爸爸妈妈来干”是很多家长的真实写照。记住,即使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如果没有责任心,那也将一事无成。其次,好孩子应该有爱心。“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如果家长能够正确地爱孩子的话,孩子就会有爱心。但是,如果大人“溺爱”、“宠爱”、“有条件地爱”、“无原则地爱”,就会剥夺孩子拥有“爱”的能力。我常常和家长调侃“爱心不需要培养”,为什么?请家长记住:爱心是责任心的外化,有责任的人才可能有爱心。对于父母的爱是“孝心”,孝心就是敢于承担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