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怎么都快乐》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怎么都快乐》教案.docx

上传人:buhuixin1314 2020/3/17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怎么都快乐》教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怎么都快乐》教案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怎么都快乐》教案【教材解析】《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属于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篇阅读内容。本单元以“伙伴”为主题,前两篇都是童话,这篇是儿童诗。全诗共有四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和许多人玩的不同乐趣。诗歌充满童真童趣,结构相似,都是先说“几个人玩,很好”,接着说这样玩的特点,最后对玩法举例。诗歌从儿童的角度讲述对快乐的理解,一人独处,与他人相处是快乐,为别人付出更是快乐。玩耍快乐、学习快乐,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强调集体快乐,渗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本单元重点一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如“独自、静悄悄、有劲”;二是词句的积累和运用。这首儿童诗中的游戏名称以动宾结构出现,如“踢毽子、讲故事、打排球……”,适合词语积累,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归类意识。可以将识字、读词语、学文结合,并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体会,读出儿童诗的情趣,还可以依据诗歌结构进行“小创作”。【教学目标】巩固13个二类生字,读准多音字“得”的字音,会写生字“玩、许、很、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独自、静悄悄、有劲”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等相似的词语。想象体会,读出省略号的语气,读出儿童诗的情趣。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仿写创作相似的一节儿童诗。【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出诗歌的情趣,感悟快乐的含义。【教学难点】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感悟快乐的含义;【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图文对照、想象体会【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图卡【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复习引入【课件2:图片、词语】接龙读词语(一生读一行词,邀请另一生读第二行……)导入:不熟悉的生字可以看图猜字。读熟词语再读课文,就能读得更好。二、朗读课文,(1)谁想读第一节诗?【课件3】A一个人玩,好!B一个人玩,很好!对比朗读,你从感叹号里读出了什么?找一找,指读与B句相似的句子。小结:每节诗都以“哪几个人玩,很好!”这样的句子开头,就像每一节诗的眼睛,多有趣呀!学习生字“玩”【课件4】:观结构想字形;王与玉有关,多指光亮的东西。积累王字旁的字。【课件5:图片对应王字旁的生字词】学习生字“很”:【课件6:笔顺】学生书空。带上“很”字夸夸你熟悉的人。小结:这节课我想和小朋友有个约定,我们在课堂上评别人的时候,用上“很、更、最”这样的字眼,可以吗?(2)了解“独自”“静悄悄”的意思,体会省略号用法。自由轻声读。谁喜欢一个人玩,有什么好?说说“独自”是几个人?(板贴一人图片)一个人可以干什呢?圈出词语。引读“可以折----,可以---”(学生分别补充两处省略号内容)【课件7】赛读第一节。(读出感叹号和省略号,朗读理解词语“静悄悄”)用“好,很好,更好,最好”评一评。小结:省略号省不去玩耍的快乐。默读诗歌2-4节,圈出游戏的名称。。【】导学:学生汇报自己圈出的词语。这是一些很有意思的词语。(分行逐步出示,图文对照)【1】折纸折马跳绳看书画画拔河【2】搭积木听音乐讲故事下象棋踢毽子踢足球打排球打篮球【3】打羽毛球做跷跷板开运动会图文对照,带动作分行读词语。发现词语的秘密。(动作+名称)联系生活,补充同样结构的词语。诗是要朗读的。把词语送进诗歌中,分组读喜欢的一节诗。三、品读体会,感悟快乐。1.【课件11:】对比朗读,体会不同。朗读指导:教师读第2节第一句,学生读第3节第一句,依次对比朗读……导问:两个人讲故事和三个人讲故事有什么不一样的?(板贴:二人图片、三人)联系上下句和生活实际,换词理解“有劲”。【课件12:选字音填空读句子】(指导读好长句子,了解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你们知道课文中“得”的读音吗?“得”是需要的意思,根据意思来确定读音。【课件13】相机学习生字“行”:多音字,字理识字,组词。看看第三节诗的课文插图:你喜欢几个人玩跳绳游戏,为什么?小结:把诗读好是有窍门的。带着感情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快乐。导学:自由读读第4节,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画面?读词语“拔河”,你看到了什么?开运动会的时候,你都做些什么呀?第四节前三行哪句才是这节诗的眼睛呢?(板贴人物图片)相机学口诀“言午许”,联系学生姓氏积累生字)分组轮读第四节,指导用“更”评价朗读。,分享快乐。【课件14】送给别人一份快乐,就得到了两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