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永久荷载施工荷载结构设计施工方案编制依据。脚手架规范:1、本次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修订了钢管规格。取消φ51×;为符合《焊接钢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21835-2008)的规定,将原标准中φ48××。2、对钢管壁厚的下差更严格。。当所用钢管的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可以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3、双管立杆脚手架的经济性不好,在施工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4、脚手架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不符合安全要求,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将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形式由:wk=·μs·w0(w0取n=50)修改为:wk=μz·μs·w0(w0取n=10)。6、。7、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取5kN改为3kN。荷载效应组合计算项目荷载效应组合纵向、横向水平杆强度与变形永久荷载施工荷载脚手架立杆地基承载力型钢悬挑梁的强度、稳定与变形1、永久荷载+施工荷载2、永久荷载+(施工荷载+风荷载)立杆稳定1、永久荷载+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2、永久荷载+(可不荷载+风荷载)连墙件强度与稳定单排架,风荷载+,风荷载+、根据施工现场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内容中弱化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常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式双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连墙件设置立杆横距lb步距h下列荷载时的立杆纵距la(m)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H]2+(kN/m²)2+2+2×(kN/m²)3+(kN/m²)3+2+2×(kN/m²):1、表中所示2+2+2×(kN/m²),包括下列荷载:2+2(kN/m²)为二层装修作业层施工荷载标准值;2×(kN/m²)为二层作业层脚手板自重荷载标准值。2、作业层横向水平杆间距,应按不大于la/2设置。3、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Wo=²。9、增加了悬挑脚手架挑梁结构及其锚固的构造和计算内容。10、补充了与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相关的内容。包括结构体系、构造要求、荷载取值、设计计算等。规范中将此类支架体系划分为满堂脚手架(顶部荷载通过纵、横向水平杆传至立杆)和满堂支撑架(顶部荷载通过立杆顶端的可调顶撑传至立杆)二种体系。满堂支撑架根据剪刀撑的间距(5m)细分为普通型满堂支撑架和加强型满堂支撑架。二、双排脚手架的结构性能及其规范修订内容双排脚手架的结构性能在作用极限荷载时,双排脚手架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是以连墙件为反弯点的脚手架平面外大波整体失稳或脚手架较大步距间立杆段的局部弯曲失稳二种形式。通常情况下,脚手架的破坏表现为前一种形式,其承载力由平面外大波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值确定。如果脚手架的步距过大(超过二米),立杆段的局部稳定承载力可能低于架体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这种情况通常由在构造上减小步距的方法来避免。影响脚手架结构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跨距和排距、连墙件的布置方式和间距,立杆的截面面积和步距。悬挑脚手架挑梁结构及其锚固规范中推荐以双轴对称截面钢梁做悬挑梁结构。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超过20米。悬挑梁截面高度不小于160mm。每个型钢悬挑梁外端宜设置钢丝绳或钢拉杆与上一层建筑结构斜拉结,钢丝绳、钢拉杆作为附加安全措施,在悬挑钢梁受力计算时不考虑其作用。悬挑梁尾端应有不少于二点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拉结锚固,用于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挑梁结构及其锚固的验算内容:悬挑梁的强度;悬挑梁的挠度;当无有效支撑体系时悬挑梁的稳定性;悬挑梁锚固段压点处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的强度;压点处楼板承受锚固负弯矩时的抗弯强度;悬挑梁前端支点下混凝土梁(板)的承载力。当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处采用2个(对)及以上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锚固连接时,。构造要求: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应采用冷弯成型。U型钢筋拉环、锚固螺栓与型钢间隙应用钢楔或硬木楔楔紧。型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