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关于《三现分庄严宝论》的开示——宗萨钦哲仁波切.doc

格式:doc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三现分庄严宝论》的开示——宗萨钦哲仁波切.doc

上传人:chuandao1680 2016/3/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三现分庄严宝论》的开示——宗萨钦哲仁波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三现分庄严宝论》的开示——宗萨钦哲仁波切(编按:宗萨钦哲仁波切于 2003 年在新加坡开示「三现分」, 这是有关三种感知的教授。在第一天的开示里,仁波切论及学佛闻法的动机──「我们为何要听闻佛法? 」以及「三现分」中的「不净现分」,亦即第一种感知「不清净感知」。) 临终中阴我们首先讨论动机发心。你们现在在这里一定有很好的理由,特别是在周末,你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却牺牲那些事情来到这里!尤其是有些人已经听过这个教法很多次了,却仍然决定牺牲别的事情来这里。当然,你们可以响应说,来这里是为了接受教授,为了听闻佛法。有时候我们是因为传统而如此做,或因为这样做是对的,或因为某位宗教老师刚好来这里开示,而你觉得有义务要来,假如你不在这里,特别是亚洲人,可能会觉得丢脸,我们觉得至少应该把房间填满。这可能就是动机,我们并不知道。检视自己的动机很重要,但愿这触发我们想要接受教法的动机,能够使我们成佛。我说「但愿」,是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听闻教法或修持佛法并不是为了要成佛。成佛几乎像是:假如发生的话很好,没有发生也没关系。大多时候我们去寺庙或去闻法是因为想要活得快乐,我们想要活得更舒适些、更快乐些, 不是吗?我们去庙里或念咒是为了长寿,这是亚洲人的弱点。长寿不是成佛,长寿就是长寿,而且我们并不知道长寿是不是就会有更好的生活。我们接受教授以便让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会成功,成功不见得就是成佛。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要强调动机:你有哪种动机?我有哪种动机?我们大家有哪种动机? 理想上,所谓的长寿、成功、健康、美满的婚姻、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这些全都应该是我们所称的附带好处。对菩萨们以及我等行者而言,这些应该是额外奖金,成佛才应该是真正的目标、终极的目标。我提到两种目标──最终的目标和相对、暂时的奖金或目标。我之所以强调这点是因为,假如我们有正确的目的,特别是正确的最终目的,那么即使日常生活出现不如意,我们对三宝的信任、对上师的信任、对道的信任都还会存在。在我作为佛教徒的期间,看到有人接近佛法是希求世俗活动的成功,那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如果怀抱着那种动机,当然,我们生活当中总有不如意,那是生命的本质。我们今天很快乐,但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你在摊贩市场享受美食时,一颗西红柿可能卡住你的喉咙,然后就这样,你的生命因为一颗蠢西红柿而来到终点。这有可能会发生!生命是全然脆弱的,这就是我们如此珍惜地紧紧抓住的生命。可悲的是,生命是最脆弱的,特别是现在,它如此快速、如此脆弱。我看到很多以这种动机〈注:追求世俗活动成功的动机〉来修持佛法的人,当事情不顺时,他们就失去对三宝的信心:「哦,佛陀没帮助我们!」这种趋近佛的方式是非常有神论的,就像某些宗教的方式,例如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假如你有那样的态度或动机,那么你的行为、你所运用的,和你的见地,就互相矛盾,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求大家要好好分析我们来的理由,即或只是理性的分析也好。我要讲述来自维如巴(注:藏文译为「毕哇巴」)的甚深教法,由圣者维如巴、嘎雅达拉、卓弥译师, 以及萨迦巴所有伟大的上师们所传下的教法,这个教法被称作《道果》。我并不是要给完整的《道果》教授,而只是讨论前行部分的「三现分」。我想它是这么称呼的,虽然英文「Vision 」(注:「视觉」、「所见」)并不是那么正确的字眼,藏文是「囊颂」(Nang Sum )。因为许多原因,我的解说会很简短。首先,我自己没有充分了解这个教法。第二,是懒惰。我过去给教授的时候,至少怀有某种自豪与自我, 并不是说我现在没有自我了,但是懒惰已经凌驾其上,所以即使讲授、教导也令人非常厌倦。因为懒惰, 所以我不会讲得很仔细。今明两天我们会以一种实用的方式来探讨这个伟大的教法:「囊颂」或「三现分」。感知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教法,它具备证悟成佛的完整道途。了解我们以何种动机和原因来接受这个教法是很重要的。我不喜欢「视觉(vision) 」这个用词,因为我个人觉得它有点误导的成份,我会用「感知」、「觉受」( perception )。维如巴和萨迦派的大师们并不是在这里编写出一个独特的视觉,用「视觉」一词可能会误导(注:此处仁波切解释英文的翻译「 Vision 」可能会误导学人,但中文译为「三现分」应无此顾虑)。我们并不是建构出一个新的视觉,然后把它注入、编辑至你的头脑里,让你的所见因而改变――并不是这样。人们问生命的目的是什么?但是在问生命的目的之前,你应该问生命是什么?根据萨迦派大师们的看法, 生命不过就是感知,它是一种连续的感知,一个感知接着另一个感知,这就是生命。「囊颂」所要做的, 就是改变和重新修饰感知。我们已经有某种特定的感知,我们有很多感知,这些都将会被探讨到。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再次修饰这些感知,巧妙地操控它们、使用它们,最后你将会有不同的感知,也就是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那就是所谓的「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