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22x33 2020/4/22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教材分析本节为第二章的补充学****内容。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组成以及信息的数字化表示,参考教材为江苏***的《信息技术》之第一章第二节《计算机的组成》。本教材非新课程教材,主要以知识的传授即概念和原理的介绍为主。由于上一节课学生动手打开了计算机的机箱,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组成的理性认识,完成电脑配件功能、价格表。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方面主要是介绍二进制、ASCII码以及存储容量。二、教学目标描述1、知识与技能:了解冯·诺依曼原理;掌握硬件与软件的分类;掌握二进制的概念;记住特殊字符ASCII码的十进制表示;了解字节的概念及其单位的换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学****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电脑配件功能、价格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三、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冯·诺依曼原理;硬件与软件的分类;二进制的概念;字节的概念。难点:硬件与软件的分类;二进制与十进制的互换。通过多媒体展示冯·诺依曼原理,通过小组讨论对硬件与软件进行分类;通过演示与练****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的互换。四、学****者特征分析和相关策略设计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授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由于上一节课学生动手打开了计算机的机箱,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组成的理性认识。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等。软、硬件准备:多媒体教室、网络环境。五、教学过程:情景引入:上一节课同学们动手打开了计算机的机箱,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请同学们讨论并概括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教师活动:板书所有可能的答案。明确学****的第一个主题:计算机的组成。教师活动:多媒体介绍冯·诺依曼以及冯·诺依曼原理的三大部分。(计算机结构、存储程序、二进制代码)冯·诺依曼冯·诺依曼,美藉匈牙利人,3岁就能背诵父亲帐本上的所有数字,6岁能够心算8位数除8位数的复杂算术题,8岁学会了微积分,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原理1、  计算机硬件结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  存储程序:将指令和数据一起放在存储器里,并作同样处理,简化了计算机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3、 二进制代码:运算速度快,用电子元件容易实现。(电子管的信号开关及信号放大)教师活动:板书计算机的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根据计算机硬件结构对各种硬件进行分类。教师活动: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最后总结归纳:输入设备:鼠标、键盘、扫描仪、数码相机、话筒……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耳机……存储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只读、随机、硬盘、软盘、CD、DVD、闪存运算器和控制器(CPU:中央处理器)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