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知情同意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知情同意制度.doc

上传人:rdwiirh 2020/6/10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知情同意制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知情同意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了贯彻落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维护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患矛盾,确保医疗安全与稳定,制定本制度。二、告知人为本院有关职能部门和科室负责人、主诊医生(组长)、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及有关人员。三、告知方式有门急诊告示、入院须知、各类知情同意书、病程记录、口头告知、电话告知等形式。四、告知人在履行告知义务时,应注意采取合适的方式,避免对病人产生不利后果,并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五、告知对象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在本院门急诊就诊和住院的病人及其相关人员(监护人、法定或委托代理人、近亲属、关系人)。六、病人本人因各种原因授权他人行使其知情同意权时,病人必须签署《授权委托书》。七、告知内容为病人病情、检查项目和治疗措施的目的、方法、步骤、预后及其存在的医疗风险、医院规章制度和诊疗秩序等相关医疗情况,对一些风险较大的医疗措施必须告知其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可能的预后、若采用此措施可能对诊疗结果的影响等。八、在执行本制度的书面告知规定时,如果未得到告知对象的同意并在相应病程记录或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不得实施相关医疗措施(抢救情况除外)。九、住院病人所有的知情同意书应保存在病历中。门急诊病人的知情同意书由执行科室保存。在实施有关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核验知情同意书。十、如果患方拒绝在病危(重)、尸检等特殊情况的告知书上签名时,应有第三方(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律师等)有关人员在场或三名以上的医护人员共同向告知对象告知,将时间、地点、告知对象等情况作书面记录,并由医护人员联合签名。第二章病情告知一、门急诊病人的诊断、诊疗计划等相关医疗情况由接诊医师口头告知。二、新入院病人的初步诊断、主要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病情程度及可能预后等相关医疗情况,由主诊医生(组长)或主治医生口头告知。急诊入院的病人要及时告知,门诊入院的病人在入院时告知。三、有新的阳性体征、检查、检验结果发现,需修改诊疗计划,由主诊医生(组长)或主治医师在执行新的诊疗计划前口头告知。四、病情危重或病情明显加重者,病情、诊疗计划、预后等由主诊医生(组长)或主治医师告知,并由告知对象在病历相关记录处签字。五、危重病人因检查、治疗需要搬动时,须在搬动前告知搬动可能产生的病情变化等相关风险,并由告知对象在病历相关记录处签字。第三章有创诊治措施告知一、有创诊治措施是指以非药物诊治为主的各种有创的断、检查、治疗和手术等医疗措施,包括各种手术、各种组织器官的穿刺及活检、各种内窥镜的诊治等。二、有创诊治措施告知内容包括:操作的必要性、操作方案、麻醉方式、操作和麻醉时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等。三、操作过程中出现需要改变操作方案、麻醉方式或术中需要切除未告知组织器官等新的情况时,医务人员必须将相关新情况告知被告知对象,并取得其同意和签字后才能继续相应操作。四、当出现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新情况,必须紧急采取新的抢救性有创治疗措施时,在告知的同时不应当停止抢救施。第四章无创诊治措施告知一、无创诊治措施是指对人体组织器官无直接器械创伤的各种诊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及各种物理治疗等。二、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病人使用乙类、自费药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病人使用自费药物;自费和部分自费的单价在200元以上的各种检查、治疗(含耗材),主诊医师应在实施前告知。三、使用有明显毒副作用、过敏反应,可能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