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主要工作内容(一)开展前期准备和相关资料收集;(二)组织宣传和培训工作;(三)根据全省统一下发的遥感影像资料和正射影像图制作调查底图;(四)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和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五)开展权属界线上图和补充调查;(六)开展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七)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共享服务平台;(八)开展统一时点变更;(九)开展调查成果汇总及各类统计汇总分析;(十)开展调查工作总结和成果上报。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坐标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包括道路、沟渠、河流等线状地物)。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区、城镇村庄等调查界线或土地所有权界线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为图斑。城镇村庄内部同一地类的相邻宗地合并为一个图斑。道路被权属界线分割的,按不同图斑上图。对飞地的调查,按照“飞入地调查、飞入地汇总”的原则开展,保证调查成果不重不漏。,。调查图斑的最小调查上图面积按地类划分如下:建设用地实地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需调查上图;设施农用地实地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需调查上图;农用地(不含设施农用地)实地面积超过400平方米的需调查上图;其他地类实地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需调查上图。《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以下简称《工作分类》)。、编号及投影方式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各比例尺标准分幅及编号执行GB/T13989-2012标准,分幅采用国际1:1000000地图分幅标准,各比例尺标准分幅图均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采用经、纬度分幅。图幅编号均以1:1000000地形图编号为基础采用行列编号方法。1:2000比例尺标准分幅图或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二)调查界线及控制面积确定我县调查界线继承最新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界线,以省三调办下发调查界线为准。如果发生变化需要调整,须依据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报全国土地调查办批准后调整。(三)调查底图制作由我县组织技术队伍,根据省统一下发的正射影像图及提取的不一致图斑,套合土地调查数据库,叠加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及相关部门调查数据,制作外业调查底图。(四)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按照《工作分类》,实地对调查核实图斑逐一进行地类认定;参照遥感影像,实地调绘图斑边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采用综合调绘法。综合调绘法是内业判读、外业调查补测和内业建库相结合的调绘方法。在开展外业实地调查核实的同时一并开展图斑举证工作,对影像未能反映的地物进行补测,最后依据外业调查结果,进行内业矢量化和建库工作。(1)以省下发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将调查底图套合土地调查数据库、叠加因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及相关部门调查数据。制作外业调查数据。(2)依据影像和实地现状进行图斑综合调绘。对实地地类、边界与基础库或内业判读信息一致的,无需重新调绘,直接标记,记录相关调查信息;对实地地类、边界与基础库或内业判读信息不一致的,进行实地调绘。对影像未能反映的新增地物进行补测。补测主要采用仪器补测法和简易补测法。补测平面位置精度要求,补测地物点相对邻近明显地物点距离的中误差,平地、,,最大误差不超过2倍中误差。,对内业提取的我县变化图斑进行调查核实,使用带卫星定位和方向传感器的手机,利用统一下发的互联网+举证软件,拍摄包含图斑实地卫星定位坐标、拍摄方位角、拍摄时间、实地照片及举证说明等综合信息的加密举证数据包,上传至统一举证平台。(1)未按国家和省提取的地类调查上图的,由我县全部实地举证。但对原地类为耕地,内业提取地类为其他农用地,经调查为耕地,标注种植属性与国家判读地类一致的,可不举证;(2)重点地类变化图斑原则上由我县全部实地举证。包括相对原数据库新增的建设用地图斑,原有耕地内部二级地类发生变化的图斑,原有农用地调查为未利用地的图斑等。但对依据遥感影像特征能够准确认定为住宅小区、规模化工厂等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可不举证;(3)对国家和省未提取的变化图斑,相对原数据库调查新增的变化图斑原则上由我县全部实地举证。但对调查认定地类与影像特征明显一致的,可不举证;(4)对于因纠正精度或图斑综合等原因造成的偏移、不够上图面积或狭长地物图斑,可不举证;对原有线状地物面状化的图斑,可不举证;未硬化且未贯通的农村道路不上图的,可不举证。对同一条道路或沟渠等线性地物的图斑,可选择典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