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追寻生命的意义.docx

格式:docx   大小:72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追寻生命的意义.docx

上传人:回忆笑一笑 2020/7/2 文件大小:7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追寻生命的意义.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姓名]| 西方哲学 | 2015年4月25日追寻生命的意义叔本华的一生——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追寻生命的意义—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空虚,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空虚与无聊之间徘徊叔本华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实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这就是生命的意义。生命何时开始,确信不疑偶遇你时,凝望你一双眼开始!生命有何意义,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意义,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们从叔本华的生命来探讨追寻生命的意义:亚瑟·叔本华是一个德国著名哲学家,生于一个富裕的银行家家庭,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忘我。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所以他的生命是充满悲观主义色彩的。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并在1811年于柏林学****一段时间。在那里他对费希特和施莱艾尔马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歌德对此文非常赞赏,同时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告诫说: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给世界更多的价值吧。他称柏拉图为神明般的,康德为奇迹般的,对这两人的思想相当崇敬。但厌恶后来费希特,黑格尔代表的思辨哲学。[1]1814年—1819年间,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但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但黑格尔当时正处于他声名的顶峰,叔本华自然没能成功,很快他的班上就只剩下两三个人,最后一个也不剩了,只能凄凉地离开柏林大学。[1]1833年在大学里受挫之后,他移居法兰克福,并在那儿度过了最后寂寞的27年。1837年,他首个指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间的重大差异。之后他出版了多种著述,1841年出版了《论意志的自由》和《论道德的基础》两篇论文的合集,这两篇是为不同科学院而作的有奖征文,第一篇获得了挪威皇家科学院褒奖,第二篇没有获得丹麦皇家科学院褒奖,在之后的书中他一再对丹麦科学院冷嘲热讽,在他成名后,丹麦科学院也成了一时间的笑柄。但这本书也几乎无人问津。1844年,在他坚持下,《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了第二版。第一版此时已早已绝版,且未能引起评论家和学术界丝毫兴趣,第二版的购者结果也寥寥无几。[1]1851年,他完成了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补充与说明,结果就是这篇以格言体写成的《附录与补遗》使他获得了声誉,使他瞬间成了名人。有人写了《叔本华大辞典》和《叔本华全集》,有人评论说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家。1859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了第三版引起轰动,叔本华称“全欧洲都知道这本书”,在第三版序言中写道:当这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我才30岁,看到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72岁。总算我在彼德拉克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叔本华在最后的十年终于得到了声望,但仍然过着孤独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