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述人体素描教学大学是培养与造就敢于挑战、勇于创新高素质人才主要场所。在我国大学美术教育中,人体素描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与方法一般包括通过人体素描基本理论与写生,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对象能力。近几年,国内高校素描教学改革呼声很高,观念也比较开放,但教学实践中传统贯性还很大,对于具体课题实践经验总结也还不够。一个行之有效素描教学体系形成,还有待于对众多教学内容与形式实施方案比较选择。 。传统基础教学实施重在“以技入道”,其内容偏专偏窄、陈旧重复,往往用统一方法步骤要求学生,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创造性。其结果是花了很大精力训练出来学生,虽然能“画得准画得像,有立体感,并有一定技术”,但是却普遍缺乏艺术表现力,面对客观物象,不会提取与选择,不会提炼与概括,更不会抽象与变化,画出东西总是停留在模拟对象、再现对象低级层次,没有创造与创新,既不生动也不感人。[1] 。原有教学大纲局限在目前国内美院素描墓础教学中,教学大纲老化恐怕是许多学校面临问题。在这一体系约束下,教师只是兜售正确答案工具。没能通过提出问题角度、剖析问题方式、解决问题途径变换,促进学生对视觉艺术方方面面问题理解、思考与各种潜在能力协调发展,而学生也只是满足于正确答案提供安全感,不敢正视个人感受,导致了学生思考问题范围狭窄,智能上怀疑力下降,最终导致创造力丧失。 。近几年,在剖析人体素描教学文章中,提出如“切询素描”、“意象素描”、“结构素描”等等有深刻见解,也开展了不同意见与主张争论。它特点是在全因素口号下孤立地强调明暗层次与光影虚实照片效果,追求表面肖似、华丽与画面细腻感。[2]重写生能力而非创造能力,重模仿能力而非表现能力。后果是受其影响画家往往只能以模特儿写生代替创作,他们画从创作意图上看是含栩不清,形象往往较之生活原形逊色而且雷同泪前有些人还是把这种模仿型素描看作是唯物素描方法。 。人体素描教学基本要求无论是传统素描教学,还是现代多元化人体素描教学,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关于人体素描教学,最基本要求是不变。首先是对形体结构研究。如果我们不了解人体结构,就不可能正确地表现出形体。其次是体积空间塑造。俄面上把三度空间物体再现得突出,有体积感与空间感。这也就是整个造型艺术基础。”各种物体体积与重量感,是物体基本属性。再次是特征表现。在作画时,要捕捉对象形体特征。画人像必须抓住每个人特征,画谁像谁,关键在于把握住对象各部分形体位置关系、大小比例关系。无论画什么,必须表现出此种物质所特有质感。 。在以往教学中,大多数时间都在进行综合性训练,单位课程内解决问题太多,学生反而不明白自己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再加上片面追求作业完整与精细程度,使学生常常陷入麻木、盲目惯性状态,课程与课程之间只不过是量重复。而单位课程内,课题明确,阶段性课程教学内容呈递进关系教学方式,通过课题转换,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通过教学时间限制,促使学生感官进入高度积极主动、敏感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各种不同训练过程体验中去,以求得智能、体能、技能协调发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