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药止痛贴镇痛机制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药止痛贴镇痛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sunhongz2 2020/7/20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药止痛贴镇痛机制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药止痛贴镇痛机制研究目的:癌痛作为不同于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的一种特有的疼痛,是临床癌症患者晚期最常并发的疼痛,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晚期等,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寿命,因而受到广泛重视。西医现有治疗措施的局限性及毒副作用,使45%的癌症患者的疼痛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中药止痛贴经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均证明其治疗疼痛有确切的疗效,其选用延胡索、红花、马钱子、青风藤、桃仁等药物,具有辛散温通、通络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建立骨癌痛模型,应用行为学、影像学、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技术等方法探讨中药止痛贴对抗癌痛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选择雌性Wistar大鼠178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2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止痛贴组、吗啡组、扶他林组,每组各30只。造模方法:模型组、中药止痛贴组、吗啡组、扶他林组共120只,按照Medhurst等的方法制作胫骨癌痛模型,大鼠麻醉后仰卧位捆绑,从左侧胫骨上部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直至暴露胫骨,使用牙科手转在胫骨上部打孔,后用10μl微量注射器向骨髓腔内缓慢注入Walker256肿瘤细胞液5μl(肿瘤细胞约5×105),再向其中注入空气1μl,然后以无菌骨腊封堵针孔,局部用庆大霉素冲洗,创口涂用红霉素软膏。假手术组,接种相同容量的PBS液,其余操作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包括术前和术后的自发痛行为疼痛行为学检测一般状态观察、检测指标:观察、机械性触诱发痛及热痛过敏的缩爪阈值检测)、影像学检查(局部X线摄片)、病理组织学检查(取材局部骨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其中机械性触诱发痛及热痛过敏的缩爪阈值分别在术前和术后每周测定。影像学检测和病理组织学检测可以观察骨质破坏情况。通过以上指标的结果最终判定造模是否成功,以及药物镇痛治疗是否有效。:选择雌性Wistar大鼠17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止痛贴组、吗啡组、扶他林组,每组30只。造模大鼠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5μl(肿瘤细胞约5×105)。假手术组: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等量PBS液;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置。从术后第7天开始各组按实验方案分别给予中药止痛贴、吗啡、扶他林进行治疗干预。术前测定6组大鼠手术侧后爪机械性触诱发痛及热痛过敏的缩爪阈值,术后1~21d每周(术后7、14、21d)在测定手术侧后肢机械触性诱发痛及热痛过敏的缩爪阈值后,各取至少8只大鼠,使用4%多聚甲醛灌流,取大鼠脊髓L4-6节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以下指标在骨癌痛大鼠腰段脊髓中的分布及组织定位:(1)受体及受体效应酶:NMDAR2B(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NK1(神经激肽1受体)、ACⅧ(腺苷酸环化酶Ⅷ)、COX-2(环氧化酶2)。(2)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PKA(蛋白激酶A)、pCaMKⅡ(磷酸化钙调蛋白激酶Ⅱ)、pER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p38(磷酸化p38)。(3)核内转录与蛋白翻译表达:pCREB(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Fos蛋白。(4)骨癌痛特征性改变的检测指标:GFAP(星形胶质细胞胶质源性。酸性纤维蛋白).±s表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