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农田灌溉原理(三)作物灌溉制度灌溉制度概述:它是新建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也是已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也关系到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灌溉制度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稳产所制定的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的制度。它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即灌溉制度四要素。?灌水定额(m):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灌溉定额(M):单位面积上各次灌水量之和第三节:灌溉制度的确定灌溉制度的确定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群众长期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按照这些经验可以确定t、m、M、n在实验站进行多方案试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确定灌溉制度。从大气、水、土、作物等内在关系出发,进行系统分析,编制程序,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比较,确定最优方案。总结群众经验根据实验确定按照灌溉模式确定水量平衡分析确定根据水量平衡分析制作灌溉制度,是目前主要的确定方法。本节主要介绍本方法。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灌溉制度的确定灌溉制度确定本节内容水量平衡法确定灌溉制度有两种方法:,旱作物灌溉制度中介绍图解法。(一)水稻灌溉制度水稻本田的灌溉制度包括泡田期及插秧以后的生育期两个部分。其灌溉定额为:M=M1+M21、泡田定额(M1)计算: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使一定土层达到饱和时所需水量;二是建立插秧时田面水层深度三是泡田期的田间渗漏量和田面蒸发量。可用下式计算:M1=(θ1-θ0)++(st1+et1-p1)H为饱和土层深度,一般为犁底层以上;e为泡田期间平均蒸发强度;s为泡田期间平均渗漏强度;t1为泡田时间,p1为泡田期间有效降雨;h0为田面水深。h0Het1st1p1地面线泡田定额按土壤、地势、地下水埋深和耕犁深度相类似田块上的实测资料决定。一般在h0=3~5cm条件下,泡田定额大约等于以下数值:粘土和粘壤土为50~80m3/亩;中壤土和沙壤土为80~120m3/亩(地下水埋深大于2m时)或70~100m3/亩(地下水埋深小于2m时);轻沙壤土为100~160m3/亩(地下水埋深大于2m时)或80~130m3/亩(地下水埋深小于2m时)。2、生育期灌溉制度确定确定生育期灌溉制度首先要按照各地试验资料,合理确定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淹灌水层的上限和下限(参数),然后根据生育期任何一个时段t的农田来水与耗水,建立水量平衡方程,用水量平衡方法确定各时段的灌溉制度,其水量平衡方程式如下:h1+(P+m-C-E-S)=h2h1时段初田面水深;p时段内降雨;m时段内灌溉;c时段内排水(弃水);E时段内蒸发量;h2时段末田面(1)基本算式hEspcm表中水层为:适宜水层下限(hmin);适宜水层上限(hmax);降雨后最大蓄水深度(HP)(2)参数确定单位:mmhmaxhminh1h2h1+P+m-C-(E-S)=h2m=hmax-hmin(3)平衡推算E考虑到S和E均为消耗量,单独计算较为复杂,将其合并考虑,用E表示。h1+P+m-C-E=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