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无线移频海域覆盖技术 章荣灿.docx

格式:docx   大小:180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无线移频海域覆盖技术 章荣灿.docx

上传人:sssmppp 2020/8/7 文件大小:1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无线移频海域覆盖技术 章荣灿.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浙江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无线移频海域覆盖技术专业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章荣灿 指导老师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学生姓名章荣灿 学号学习形式专业指导老师题目无线移频海域覆盖技术诚信承诺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1、 本人在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2、 毕业设计(论文)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文中所有引用的他人观点、材料、数据、图表均己注释说明来源;3、 毕业设计(论文)中无抄袭、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思想和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的情况;4、 本人己被告知并清楚: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将严肃处理,并可能导致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合格,无法正常毕业、取消学士学位资格或注销并追回已发放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等严重后果;5、 若在学校组织的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评比中,被发现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愿意接受学院按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学生(签名):(手填写)(手填写) 年 月曰摘要本文主要概述了海上移动通信,使用移频直放站可以解决这些困扰同频直放站或光纤直放站的问题。移频直放站可以避免同频直放站的局限性,而且在没有光纤资源的地区,使用有线引入直放站可以获得光纤直放站的覆盖效果关键词海上移动、覆盖、信号、智能移频中继Abstract[ClickhereandinputabstractinEnglish]Keywords[ClickhereandinputkeywordsinEnglish]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项目概况 : : “智能变频器3 “基于GPS的智能频率稳定器” 9第3章技术小结 11主要研究成果 13致谢 14附录 15第偉前言1•1无线移频海域覆盖技术背景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和信号覆盖的延伸,在目前网络运行商对无缝覆盖主要解决的是三种特殊区域的无缝覆盖:建筑物室内覆盖(包括高楼、宾馆、大型购物商场、停午场等建筑物内)、地铁和隧道的室内覆盖、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的覆盖,而到不久的将来,浩瀚海洋也需要无缝覆盖,因为受到地球曲径和导频污染的影响,有些海域、岛屿都还存在着信号盲区和有信号打不出去的现象,谈到这里,有人会问,海洋之中需要无缝覆盖吗?我们先不说需不需要,先举生活中的贸易来往比如:远洋贸易的海上货轮、载人的豪华游轮、紧急情况下的海上事故搜救和日后的非正常时期(如战争)、等等,都时不时需要通信与交流,特别是海上搜救活动,更需要有一个稳定网络信号,它将发挥着搜救活动的重要角色,说到底就是需要这样网络信号,但对于目前网络运行商考虑到资金、建设和规划等众多因素制约是不太可能实现海域大面积的覆盖,但网络运行商是可以考虑到一种流行在当今信号覆盖的延伸武器(直放站),直放站具有与基站同等覆盖面积,覆盖更为灵活,建设资金少,不需要土建和传输电路等优点,但不足的是不管哪种类型的直放站与基站对比都有以下的不足,不能增加系统容量。在冃前的直放站中,常规的同频直放站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无线同频直放站常常能接收到多个基站的信号而形成干扰;增益较高的直放站,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要求很高,往往难以实现;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在所需覆盖的盲区边缘无法找到有足够信号强度的站址,同频直放站无法安装;使用光纤直放站时,光纤资源无法获得或成本高。而移频直放站可以解决这些困扰同频直放站或光纤直放站的问题。移频直放站可以避免同频直放站的局限性,而且在没有光纤资源的地区,使用有线引入直放站可以获得光纤直放站的覆盖效果。经对于海域的综合覆盖环境和实际的安装环境考虑,无线移频站最能胜任此项覆盖。第2章项目概况直放站监控系统是对直放站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维护的管理系统。为了方便对直放站设备各模块的控制及管理,以及对直放站设备的“集中监控,统一管理”而开发了直放站监控系统。直放站监控系统可以通过短消息、拨号或直连的方式与网管中心实现数据互联;调试人员也可以通过对菜单的设置和接口说明实现对直放站各模块的监测。,接收到信源站的Ec/Io值基本满足要求(・9〜・15dB),此时接收场强大约-45dBm输入给近端主机,输出功率调整在+40dBm(10W)o近端设备调试开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