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强夯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根据现场实际查看,该工程全部为风化石,挖高填低而成,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法进行施工,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80Kpa,以满足设计要求。二、编制依据1、本工程招标文件2、 本工程地基处理设计说明3、 本工程强夯夯点布置图4、本工程勘察报告5、建筑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002)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7、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0-200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统一标准(GB50300-2001)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三、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1、召集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对有关技术问题在图纸会审时加以确定,从而选定施工方案。2、根据相邻及相近地区的施工技术资料、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对技术难点进行咨询和研究。在工程开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坐标及水准点,在场区建立一个平面坐标测量控制网,并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要求,采取直角坐标法放线。复核前期施工轴线位置。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施工过程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本工程测量放线需配备经纬仪(J2)2台,DS3水准仪1台,100米钢卷尺二把(其中一把为标准尺)。安排测量工程师2人进行测量工作。(二)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了解并清理现场地下及地上和空中障碍物,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平面轴线控制1、根据业主给定的水准控制点建立平面轴线控制网,并定出引标(醒目、坚固),施工轴线控制网应作闭合复测,测距精度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测角精度不低于20"。2、±“内控法”控制,将基准面选在±,经测角、量距、校核后使用。三)测量定位保证措施1、由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测量工程师主持本高程的测量工作。2、测量仪器误差保证在允许范围内,仪器必须经过计量检测部门认定合格。3、对待系统误差要科学合理的配赋,并严格遵从施工测量规范要求。4、工程的主控制点直接关系到整个测量工作的成败,必须严格保护其完整准确,直至竣工。(四)施工参数确定1、单击夯击能的选用根据该工程全部为风化岩石地基,部分回填区域深度约为15米左右,根据风化岩石的性质及影响深度还要考虑甲方节约成本,建议分三层回填,每层回填深度5米,采用单击夯击能3000KNm,点夯两遍,普夯一遍,这样进行强夯效果最佳。2、夯击点的布置夯击点过近,相邻夯点的加固效果将在浅层处迭加形成硬层,影响波的传播降低加固深度,并造成能量损失。本工程夯击点采用方形布置,,,,。满夯采用夯印相切布置(见夯点布置图)3、夯击遍数因夯击后浅层受面波的运动做功而松动,为使地基表层得到加固,防止因加载在表层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拟采用二遍点夯后进行一遍低能量满夯,由于本工程回填深度过大,为增强强夯效果,建议 行分层夯实,回填土每8m左右进行强夯一步。完成后继续回填土方然后再进行第二步强夯,依次类推。4、夯击击数夯击击数的确定须满足土体竖向压缩最大,侧向移动最小,即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b、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d、本工程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初步定为 8击。5、夯击间歇时间的确定夯击间歇时间以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的长短而定,地下水位较高的饱和性粘土渗透不好,需通过试夯观察后确定。间歇时间一般为 1周左右。四、施工方法场地平整工程施工程序:放线定位-清除地面障碍物-标定整平范围t挖土t标高复测t场地整平t场地碾压t验收。机械开挖:机械开挖采用分层开挖,基底应预留一层100mn厚用人工清底找平,避免超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机械不能开挖的死角应用人工进行配合开挖。本工程填土范围内多为陡坡,场地填土施工前应先清除场区内植被、树木等杂物及表层根植层,平均清基深度按10cm,局部清基深度应根据表层耕植层的深度来确定。填土土源应来自地质勘察报告指定的地点,填土施工时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残质的土严禁作为场区填料。填土的最佳含水量因填土来源位置不同按地质报告给定的最佳含水量施工。当回填土过湿时,应先晒干或掺入干土;过干时,则应洒水进行湿润,使填土保持在本工程指定的最佳含水量范围内。填方工程应分层铺土,分段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填土厚度根据规范和压实机械性能并结合实验确定。施工过程中,如有特殊情况或现状与设计出入较大时,请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会同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