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十年后的礼物》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历经十年岁月,整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才收到的礼物,让你猛然间感觉到这份礼物的——(用一个词表达)请把你的这种感觉融进去再读课题。(说明:俗话说:课题是“文眼”,本环节围绕“十年后”一词,初步体味“十年”的内涵和分量,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这份礼物,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逐层出示:十年后, 送给一份礼物。
十年后的礼物是,达格妮在(什么情况下) 收到了这份礼物。
这份礼物源于,达格妮受到礼物后。
(1)随机学习: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带着敬佩之情读读“大师”这个词,从“大师”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2)根据以上交流情况,围绕课题,说说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三、学习课文,体会情感。(一)学习课文第1——3节。如果你就是达格尼,收到礼物时你会……那当时达格尼的心情如何呢?1、指名读课文第1——3节,找出体现她当时心情的句子,用“﹏﹏﹏”划出。 2、交流出示:(1)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2)这是怎么回事?这个有名的音乐家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而且将一支乐曲献给她呢?指导朗读,适时板书,(惊讶疑惑),读出达格妮的这种心情。
(3)起初,由于心情激动,达格尼无法静听音乐。渐渐地,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了。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自读,怎样读能读出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理解“喧哗”、“咆哮”。
师生合作读:达格妮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她好像听到了——,又像听到了——,似乎听到了——,仿佛听到了——。想象说话:沉浸在乐曲中的达格尼如痴如醉,她还听到了( ),( ),( )……
3小结:用下面的提示简要地说说课文1——3节的内容。出示:报幕人的报告,使达格妮心情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4、5节。这是来自故乡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去挪威西部的大森林,看看那里的人和事。 1、自读第4、5节,边读边思:那个城里人向达格妮许诺十年以后送给她一件很好的礼物后,达格妮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刚开始的日子里,达格妮对陌生人的话深信不疑,她有时——,渐渐地她产生了怀疑,开始有点不相信陌生人当初许下的诺言,她想——
2、在这次相遇中,他俩肯定聊了许多愉快的话题。(出示挪威大森林的画面,播放有关的音乐)同桌相互交流,两人还会说些什么?
同桌试说,展示。3、小结,按提示简要地说说课文第4、5节的内容。
出示:听音乐时,达格妮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三)学习课文第6——8节。
过渡:让我们跟随达格尼的思绪再回到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个公园里举行的那场露天音乐会上。1、乐曲结束了,此刻达格妮的心情又是怎样呢?你从那些句子中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