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LOGO 1 第九组作品经济地理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探讨 LOGO 2 第一章总体概况目录大纲第二章具体内涵第三章 SWOT 分析第四章对比分析第五章意义探讨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六章总结概括 LOGO 3 过渡页 TRANSITI ON PAGE 第一章总体概况第二章第三章具体内涵 SWOT 分析第四章第五章对比分析意义探讨第六章总结概括 LOGO 4 总体概况第一章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范围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是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是指以北京、天津两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为中心的区域。具体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秦皇岛、沧州、衡水、承德、张家口、石家庄)。 LOGO 5 总体概况第一章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范围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规划。北京重点发展领域是,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以科研、文化、教育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以及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而天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定位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 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河北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LOGO 6 总体概况第一章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背景中共中央总书记 2014 年2月 26 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 2. 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 ? 1. 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 ? 3. 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 ? 4. 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 LOGO 7 总体概况第一章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背景京津冀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 1 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LOGO 8 总体概况第一章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定位 ,协同共生的深层解决之道 、长三角之后的拉动中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第三极 LOGO 9 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展历程总体概况第一章正文1 23 4 1982 年, 《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首次提出“首都圈”概念,拉开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序幕。 1986 年,时天津市长李瑞环倡议,在天津召开第一次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议,确定建立环渤海经济区,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多种形式经济联合,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中国环渤海经济区成立。 1992 年 10 月,国家有关部门正式确立了“环渤海经济区”概念。 1996 年,国家九五计划将环渤海地区列为 7 个跨省区市经济区域的第二位。同年,北京市提出建立以京津为核心, 包括河北省的 7 个市的“首都经济圈”。从此,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LOGO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展历程总体概况第一章正文5 6 7 8 2005 年以来, 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最具实质性的阶段。 2006 年, “十一五”规划中收入了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 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编制。 2010 年 10 月 22 日, 河北省政府在三河召开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工作会议,圈定涿州市、涞水县等 13 个县(市)区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9 2011 年3 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 2014 年在北京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