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酒楼上》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分析吕纬甫的人物变化,探讨吕纬甫悲剧的成因,剖析小说的主题(结合时代背景)【教学过程】一、关于本文及鲁迅的小说鲁迅的《在酒楼上》作于 1924 年 2 月 16 日,后收录于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中。它是鲁迅先生的一篇重要作品,被誉为“最富鲁迅气氛” 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写照。《呐喊》本集出版收小说十五篇,作于 1918 年至 1922 年间。自序、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 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本集出版收小说十一篇。作于 1924 年至 1925 年间。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故事新编》本集初版收小说八篇。作于 1922 年至 1935 年间。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功、起死二、理清写作思路,明确小说情节(一)(1——7 节)回乡无聊去酒店(二)(8——48 节)巧遇朋友吕纬甫,听吕纬甫叙说三件事(迁葬、阿顺、教书)—→无聊(三)(49 节)分手三、整体感知吕纬甫身份————知识分子,“我”的旧同窗,教员时代的旧同事以前的吕纬甫 和 现在的吕纬甫1、思考:以前的吕纬甫是一个怎样的人?曾做过怎样的事?吕纬甫曾经是一个敏捷精悍(第 8 节)、活泼(第 25 节)的青年,他在求学时和同学们同到城隍庙去拔掉神像的胡子,还因为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第 26 节)。由此可见那时的他是一个感情炽烈、斗志昂扬的改革中国的激进者,有理想有抱负的自信者,是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进步的青年。2、思考:和以前相比,现在的吕纬甫又有了哪些变化?(整体感知)(敏捷精悍、活泼——→那脚步声比堂倌的要缓得多;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 第 8 节)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更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第 11 节)“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 (第 47 节) ——迷惘,对前途渺茫,生活中的苟活者敏捷精悍、活泼——→消沉、颓唐、落荒、迂缓改革的激进者,自信,积极面对生活,有理想有抱负——→迷惘,对前途渺茫,对未来没有信-可编辑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的苟活者四、深入研究吕纬甫1、难道现在的吕纬甫仅是如此吗?(就没有好的一面吗?)研究吕纬甫所做的三件事,从中还可以看出吕纬甫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看迁葬和送花两件事,他都做得很尽心。○迁葬————本可以不必再迁。一丝不苟,为母亲,为小兄弟,母子亲情,手足之情为阿顺送剪绒花————送给阿昭。为母亲,为阿顺,心地善良(吃荞麦粉)真诚待人,品质好……○教“子曰诗云”之类的书————“无乎不可”的态度,不得已,“眼光却又消沉下去了”,他感到悲哀,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