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羊肚菌栽培_羊肚菌仿生栽培考察报告摘要:通过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情况的考察学习,了解尖顶羊肚菌生态特性,学习仿生栽培模式和相关技术,并将云南丽江与重庆彭水两地区域特点及羊肚菌发生情况地进行了对比,提出重庆羊肚菌人工驯化及仿生栽培研究工作展望。关键词:考察;尖顶羊肚菌;生态特性;仿生栽培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1-0188-02 羊肚菌(Morchellaspp.),俗称羊肚菜、羊肚蘑、羊雀菌,是一类大型的食用兼药用真菌。近年来,国内也对羊肚菌的栽培进行了诸多的探索[1,2],已有许多栽培成功的例子,但均存在成本高、产量低、重复性差等诸多缺陷,推广难度较大。重庆武陵山区是羊肚菌的实生区域,尤其在重庆彭水有大量分布。但由于分布区域不集中、自然资源保护不当、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农户重视不够等原因,导致产量不稳定,不能行成一定规模,影响当地群众致富增收。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彭水自治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彭水自治县林业科技推广站等单位通过实施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彭水县野生牛肝菌人工驯化关键技术研究》、《武陵山区林下食用菌良种高效栽培试验示范》和重庆市林科院科技计划项目《万州老林村林下食用菌栽培示范》等,开展羊肚菌等珍贵野生食用菌人工驯化研究工作,在分离出人工菌种并取得一定成效后到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考察学习,制定人工仿生栽培方案,促进研究进程。 1考察学习基本情况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分管领导、项目科研人员共3人。 :2011年12月6日至12月8日。羊肚菌的发生期一般在每年2-5月,在其发生期前及时考察学习,利于开展羊肚菌仿生栽培前期准备工作。 :云南省丽江市;考察学习和交流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2考察学习内容 ,云南、甘肃、四川等省区均有分布。云南丽江主要分布和仿生栽培的羊肚菌为尖顶羊肚菌(),野生尖顶羊肚菌一般于春季发生在杨柳、柳、桦等阔叶树林边缘的草丛或蕨类植物丛中。发生地土壤多为落叶覆盖的黑色或褐色腐殖质土,~。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与云贵高原相连接的过渡地带,在北纬25°59′~27°56′,东经99°23′~105°31′。据统计,丽江全区有林地面积837177hm2,%,其中疏林地面积166149hm2,灌木林地面积243595hm2,%,再加上区内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性的气候类型为真菌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开始进行羊肚菌栽培技术的研究试验,现已收集国内外羊肚菌等大型真菌资源3500余份,大量制作羊肚菌菌种(一、二、三级),并且在尖顶羊肚菌的仿生栽培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在滇西北贫困山区已推广种植羊肚菌50余亩,并申报了尖顶羊肚菌方面的国家专利,出版《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技术》农家书等。 ,在丽江主要是依赖圆叶杨等材料的仿生栽培。据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