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上海杉达学院.doc

格式:doc   大小:382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海杉达学院.doc

上传人:vivian5400 2020/10/5 文件大小:3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海杉达学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海杉达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手册学院及专业:姓名:学号:本人基本情况姓名学号所在学院专业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家庭住址邮编所在寝室联系电话自我介绍大学期间所获奖项、大型志愿活动、实****经历简介备注上海杉达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贯彻《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促进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快速、健康的开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社会实践是指在校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组织和实施第六条为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后勤保卫处及各学院组成“上海杉达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具体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各学院应相应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组长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第七条上海杉达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并着重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机制建设,进一步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化、经常化、基地化和社会化,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学院社会实践领导小组负责各学院社会实践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和实施工作。第八条各学院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应加强对社会实践工作的领导,加大专项投入。在学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依托各学院的组织力量,进一步推动高校与企业、地方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将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各学院团学联要充分重视,加强宣传,精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第九条实行社会实践申报立项制度。各学院应积极组织学生申报立项组队工作,报校团委备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向成才就业贴近,努力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二、学分管理第三条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将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一个必修实践环节列入教学计划,并确定为一门必修课程(2学分)。第四条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完成2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科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专科生不少于2周。在实践过程中认真做好实践日记,完成实践报告心得和征求实践单位意见等工作任务。对于未完成不合格者,学校团委将在下次社会实践前给予一次补修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寒假或其他课余时间进行补修。若学生在校期间有两次社会实践成绩不合格或补修成绩不合格的情况,则该生不能取得社会实践学分。第五条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要认真填写《上海杉达学院社会实践手册》(手册可供使用三/四年),并于每次活动结束后完成一篇字数不少于1500字且有一定质量的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在第7学期(本科)/第5学期(专科)由班级辅导员根据实践手册填写情况按百分制评分,并将成绩等入教务管理系统。四、奖惩第十条每学年进行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评比和表彰工作。在总结的基础上,对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获得市级及以上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先进指导教师,按学校相关规定予以奖励。第十一条社会实践活动成绩与其他必修课程成绩具有同等效力。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没取得社会实践必修学分,不予毕业和授予学位。五、附则第十二条凡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获三等奖以上奖项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予参加当年社会实践。由个人向学院团学联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报校团委备案即可。第十三条本办法从2010级本科,2011级专科开始实施,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未尽事宜,由校团委负责解释。共青团上海杉达学院委员会二○、实践创造力、就业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机会,是每个大学生在大学中必修的一门社会形课程,也是每个大学生对自身社会工作能力的一种初步的定位。每个学生必须秉持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思想觉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其中。,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实践活动。,在允许的条件下扩大宣传,善于总结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以使实践活动切实为地方服务,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果,同时提高学校、学院知名度。,处处维护学校声誉。努力为社会作贡献,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