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5
文档名称:

《彻悟禅师语录》讲记 (上中下).doc

格式:doc   页数:30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彻悟禅师语录》讲记 (上中下).doc

上传人:chuandao1680 2016/4/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彻悟禅师语录》讲记 (上中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彻悟禅师语录》讲记(上) 大安法师 2007 年3月 24日-25 日讲于温州太平寺彻悟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他生活的年代离我们也比较近,公元 1741 —— 1810 年。他所住持的寺院在北京的红螺山资福寺。在彻悟祖师那个时代,资福寺是我们中国净土宗的一个中心地带,就是那里出现了一代祖师。印光大师对彻悟大师非常推崇,他在出家五年之后,专门到红螺山资福寺去参学,入念佛堂念佛,在那里住了三年,号称“继庐行者”。“继庐行者”也跟东林寺慧远大师有关,继承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的志向,专修念佛法门。印祖在红螺山资福寺的时候,每天就像读佛经一样读《彻悟禅师语录》,深得《彻悟禅师语录》之精髓,又了解彻悟大师一生自行化他的德业,于是印祖就推尊他为净宗的第十二代祖师,是从印祖这里开始的,也只有祖师才能识祖师。印光大师对这些语录非常推崇,认为彻悟大师所开示的法语,是可以继往圣,开来学,惊天地,动鬼神的,是这样惊天动地的文句。只有从大光明藏里面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才有这样惊天地、动鬼神的能量啊!一个净业行人真的能依彻悟大师的《语录》来行持, 决定可以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阿弥陀佛的弟子,作莲池海会的良朋。所以彻悟大师的语录真的是净土宗最上、最要的开示。这是印光大师给我们未来的净业学人,推荐的一颗摩尼宝珠。印祖在新汇编《净土十要》的时候,把它附在了《净土十要》后面。 2 再来看彻悟大师一生的德业,他又叫梦东禅师,早年是参禅的, 参禅开悟了的一位禅师。对于教下也非常通达。他为什么转为净土呢?是一次生病的因缘,不能痊愈,他就想到五停心观——多障众生念佛观,就开始念佛,念佛使他的身体好了。他就猛然思惟,觉悟到:“念佛一法,是文殊、普贤、马鸣、龙树等诸大菩萨所倡导,是我们中国像智者、永明、莲池、蕅益等诸大善知识所身体力行的法门。我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些菩萨、大善知识都这样去做,我敢不依从啊? ”他忽然有这一念觉悟,就把参禅的事情放下了。当时依他来修禅的人很多,他就跟他的门徒们说, 现在我要开始来念佛了,你们还想参禅的,可以找其它的地方去, 想念佛的就留下来。他这样猛地一转头,就一心念佛,专修念佛。他在后来几十年专修念佛的过程当中,身心还真的得到了很大的安乐,智慧也有很大的提升。临命终时是预知时至的,在大家的助念声中,临往生的时候说了一句话:“称一声佛名,见一分相好。”就往生了。往生的时候异香满室,停留了七天,头发都由白发变成黑发。三七日荼毗的时候,出现一百多颗舍利子。有部分舍利子现还供在红螺山资福寺里瞻仰。享年七十岁,僧腊四十九年。这是彻悟大师大概一生的行业。他的《语录》,一共有四十一段,这些语录给我们展示的, 确有他一生修学、证悟的风格在里面。他原来是参禅开悟的,所以他所开示的语录具有禅宗那种痛快淋漓、单刀见血的风格;他又学过教下,又具有教下那种缜密的思惟;后来他又一门专修念 3 佛,又具有一个念佛行人那种深广的宗教情怀。他在净土义理的诠释方面,是揉合了宗门、教下的精髓加以展开的。所以读他的《语录》,也能够令那些宗门、教下的行人导归净土,产生圆信圆解,具有甚大的功德。所以我们也要像印祖那样,读这些语录就好像如同佛说,如同读佛经一样的恭敬,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选择其中的六段,来跟大家共享。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如此, 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 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 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 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 乱心不得不佛。如此, 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 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 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 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这段可以说是整篇《语录》提纲挈领的一段,高度概括了念佛法门与一代时教所突显的胜义方便与殊胜利益。这段文句非通宗通教者说不出来,一定是对宗门教下的消息、教理非常通达、对念佛又有深切体会的人才能概括得出来。虽然文句少,但义理非常深邃、恢宏。让我们逐句来看: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是应我们众生种种不同的根机,应病施药, 4 由方便法契入到实相之门。在所有的法门当中,首先要明心,禅宗也把“明心见性”作为纲要。不能明心,不能见道,就没有办法去修道。那么这个心,要明什么心?心有我们被它所欺骗的攀缘心、肉团心。《楞严经》首先开示:心有两种。一种是无数劫以来,我们用攀缘心这样的识心,常常把这个心认为是自己,是有。所以开始就有七处征心,这种妄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了不可得。但是我们却把它看作是真实的,所以就认贼为子啊。认贼为子,我们就受它欺骗了,总是以这个攀缘的心、识心, 作为真实的东西,这恰好是生死轮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