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大连纺织项目行业调研市场分析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68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连纺织项目行业调研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mossentz 2020/11/13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连纺织项目行业调研市场分析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连纺织项目
行业调研市场分析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大连纺织项目行业调研市场分析报告目录
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章 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三章 重点企业调研分析
第四章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
一、产业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化纤纺织行业技术不断进步,产品品种不断增加,新产品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衣着类方面既有仿真丝、仿毛、仿麻、仿棉等仿真类织物,也有自身特色产品、功能性产品(如里子布、遮光布、记忆布、速干布、防羽绒布等),除服装用外,还可大量应用在家纺、车内装饰、军品和其它产业用等,如用于制作篷盖布、防弹衣、降落伞及军服等装备所用面料。化纤织物其多变的特性,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
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化纤纺织行业存在低端产品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不高,终端产品如服装、家纺及装饰面料等的研发与设计尤其是原创设计相对较为薄弱,研发投入相对较少等问题。我国化纤纺织行业产品的品质、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整个行业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锦纶纤维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合成纤维,其化学名称为聚酰***(PA),俗称尼龙(Nylon)。与其他化学纤维相比,锦纶在强度和耐磨性、吸湿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因而锦纶面料在户外、运动、防寒、休闲服装等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具体体现在:锦纶面料强度高、耐磨及耐寒性良好。锦纶的断裂强度在合成纤维中是最大的一种,远高于各种天然纤维,在一般情况下比羊毛高3-4倍,比棉花高1-2倍,比粘胶纤维高3倍左右;锦纶的耐磨性是棉花的10倍、羊毛的20倍、粘胶纤维的50倍。锦纶耐腐蚀性优良,具有良好的抗菌、抗霉菌能力,贮存容易,制成服装易于打理。锦纶66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在零下40℃以下时,其回弹性变化也不大,因此是制作极端户外运动服的首选。锦纶的高强度和耐磨、耐寒性使得锦纶面料与其他化纤面料相比质量稳固、经久耐穿,成为户外、运动、防寒、休闲等服饰领域的最佳选择。
锦纶面料吸湿性良好。%,%,因而锦纶面料的吸湿性在合成纤维面料中属较好品种,制作的服装比涤纶服装穿着更舒适。
锦纶面料轻质柔软,皮肤触感温和,质感柔韧,仿棉,仿真丝效果更强。锦纶密度较小,属于轻型纤维,在合成纤维中仅列于丙纶、***纶之后,比棉花轻35%,比粘胶纤维轻25%,因此锦纶面料适合制作束身衣、贴身运动衣、泳衣、衬衫、内衣等贴身织物,北京奥运会上著名的“鲨鱼皮”泳衣便是用细旦锦纶面料制作的。
锦纶还可以制作超轻、超薄和抗紫外线面料。近年来,随着纺织设备性能和锦纶行业技术的提高,超薄面料逐渐成为服装面料领域的新宠,但由于超细棉纱强度低,无法制成超薄面料,-22dtex的超低旦、全消光锦纶长丝以其高强度、轻质柔软、吸湿性强、易于打理、抗紫外线等特点,在触感、性能和视觉效果上与棉制品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可同时满足时尚和功能需求,是仿棉织物的首选原料,可替代超细棉纱制作超薄面料。
锦纶在混纺领域优势明显。锦纶的弹性及回弹性极好,抗静电、抗起球、易染色、色牢度高,这使其在混纺应用方面,特别是棉与化纤的混纺领域具有其他化纤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锦纶所具有的上述特点使其被广泛应用在民用领域,如应用于服装行业中的超轻风衣、冲锋衣、羽绒服、速干衣、防寒服、休闲夹克、运动服、户外帐篷、睡袋、登山包、袜子、蕾丝内衣、束身衣、运动内衣、婚纱礼服等;锦纶还大量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如应用于制作特种防护安全用品、安全气囊、安全带、降落伞、轮胎帘子布、土工基布等。锦纶产品已经具备了时尚产品的基本要素,即为消费者提供体现流行审美情趣和消费理念的中高档消费品,锦纶已经与流行、休闲、运动等功能及时尚元素紧密联系,成为一种时尚纤维,普遍用于高端服饰以及特种功能性服饰。
目前,锦纶已成为纺织领域仅次于涤纶的第二大化学纤维,其产量占世界化纤总产量的9%左右,锦纶面料已被普遍用于高端服饰以及特种功能性服饰。在我国,锦纶在化学纤维中所占的比例近年来稳定在6%左右。
我国是全球最具经济增长活力的新兴市场,也是世界纺织品消费第一大国,14亿的人口基数构成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巨大市场潜力,我国国民经济正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必将迅速提高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将为纺织品服装的内需消费提供巨大动力。
目前发达国家年人均纤维消费量普遍在20-30公斤,而发展中国家人均年纤维消费量则仍不足10公斤。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纤维消费量仍将持续增长。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