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湘教版选修2《海岸带的开发》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7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湘教版选修2《海岸带的开发》教案.doc

上传人:sanshenglu2 2020/11/14 文件大小: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湘教版选修2《海岸带的开发》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岸带的开发
课标解读
1、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一是了解海岸带与海岸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所包括的范围。二是了解海岸带的生产活动,除了通称的海洋产业之外,还包括陆地上的农业和临海工业等。三是认识海岸带作为一个特殊区域,对其开展研究、加强保护和实施综合管理的重要性。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结合当地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实际,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2、简述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一,海洋自然景色变幻无穷,加之空气清新并含有一定数量的臭氧等,开展疗养度假、观光、娱乐以及海上运动等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人体身心健康。海洋旅游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并且为沿海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二,海洋旅游业属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滨海旅游业和海上旅游业。前者是海岸带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岸类型多样,气候适宜,以及文物古迹众多,具有发展滨海旅游的良好条件。后者在我国刚刚起步,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发展海洋旅游业要因地制宜。由于海洋资源具有提供多种开发用途的多宜性特点,其使用价值的大小也是可变的。例如,海滨地区既可建旅游码头和旅游度假村等旅游设施,也可以兴建输油港或发展水产品加工、海水养殖等,因此在开发中要依靠科技,从全局出发,在海洋开发的多种用途之间决定取舍,确定资源开发的优先次序,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力求使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生态环境允许范围内有序进行,以谋求人类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创造海洋开发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2、简述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
1、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2、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教学难点
影响港口区位的因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画海岸带示意图
1.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
(1)定义: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彼此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海岸在地图上呈线状,所以称作海岸线。实际上海岸并不是一条线,而是一条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它是海、陆交接的地带,包括一定宽度的浅海区和陆地区,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环境特殊,是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密度最大、矛盾最多的地带,环境压力比陆地或海洋地区都大得多。
①狭义:主体是指潮间带。
②广义:是指海岸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2)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
①海岸带是海域与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②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
③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④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
在我国,1980~1986年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时曾经规定,海岸带的范围特指从海岸线算起,向陆域延伸10千米、向海域延至-10~-15米等深线的区域。而在我国社会经济调查统计中,则把沿海占有海岸线的县级行政单位或市的市区,作为海岸带的陆域范围。这一个狭长的“黄金地带”,起着对外、对内两个辐射作用,它既是把新技术从沿海向内地转移的枢纽,又是我国外贸出口的基地。特别是从海洋开发和向海洋进军方面来看,我国的海岸带既是前沿阵地,又是后勤供应基地。
我国沿海地区现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