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3年新能源电动自行车及市场分析
据了解,电动自行车是我国的原创产品。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90年代实现商品化。1998年~2011年,,年均增幅逾40%.为了保证这一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早在1999年,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就已出台。该国标中,除了包括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应大于20公里(强制性条款),整车质量(重量)不大于40kg外,对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百公里电耗、制动性能等也作了限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并且每年在以3000万辆左右的生产规模发展。中国的电动自行车满足的是中低收入人群的代步需求,而欧洲的电动自行车则以运动、休闲需求为主。
一、宏观经济低迷无碍电动自行车发展的势头。
电动自行车是我国的原创,非常适合城乡居民出行和代步需求,已经广泛地融入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即使在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和不明朗的2012年,电动自行车产业的产量、产值、出口以及资本走向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为当前整体低迷的制造业中为数不多的亮点。另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的企业的统计,今年1月至10月电动自行车总产量1 664万辆,%;完成工业总产值430亿元,同比增长23%.据助力车专业委员会对41家骨干企业在上述同期情况的统计,%
,%.41家企业中,22家正增长,当然也有19家负增长,正增长的第一名增长幅度104%;第二名就是澳柯玛,%.另外,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10月我国电动自行车共出口57万辆,%;%%.,;,拥有量排名前三的省份是江苏、山东、河南,分别是79、、,尽管近几年电动车行业发展的增幅有所递减,但是其刚性需求和市场空间依然存在并且具有一定规模,我们应该为处于这样一个能够真正贴近百姓生活需求、生命力极强的民生行业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二、政策趋势的不断利好,行业稳中求进将进入新阶段。
事实上,2012年以来,行业在宏观层面上已经收获了众多利好消息。国家有关部门不仅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属性,而且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必将扶持和引导电动自行车的发展。今年9月5日和9月17日,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两次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并给出了指导意见,在明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专门提到了电动自行车,不仅充分肯定了它在提高居民出行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作用,更指出今后在城市基础建设中,一定要考虑建立充电桩等设施。11月8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中,再次论及生态建设问题,更是将其提高到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高度和层面,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以及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将作为中国再一次腾飞,拉动内需的重要推手。这一系列的科学发展的论述,更为我们行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难得的红利机遇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措施,一是要加紧修订出台电动自行